近日,塔里木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创业意识调查研究团队,赴阿克苏地区、一师阿拉尔市走访创业校友,探寻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农产品电商:激活乡村产业发展动能
在阿克苏柒疆供应链有限公司内,我们见到了校友郝凯亮。2019年毕业后,他便开启了创业征程。
谈及创业初心,他说道:“大学在读时,我就想如何把外面的先进理念带回家乡,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正是这份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让他毅然选择从事电商行业。
如今,他所在的团队依托南疆特色农产品,创新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销售吊干杏、土枣子等农产品,在带动农户积极参与的同时,实现户均增收2至3万元。
“我希望更多毕业生能认识到乡村同样大有可为,也期待更多年轻人主动返乡,携手建设美丽乡村,让乡村振兴不仅有产业支撑,更充满青春活力。”关于未来愿景,郝凯亮满怀信心地说。
小儿康养:守护乡村儿童健康未来
当我们见到校友热依兰木·托合提时,她正在自己创办的推拿店里忙碌着。
2013年毕业后,她积极响应家乡发展需求,毅然返乡创业,将小儿推拿与非遗瑶族药浴结合作为创业方向,创办了蜜尔堂小儿推拿店。
回顾创业历程,热依兰木·托合提坦言困难重重:创业初期,面临场地设备、药材采购等诸多现实难题;开业后,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取得家长信任等,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后来,她如倔强的蒲公英扎根田野,从孤独坚守到赢得信任,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她的医术和服务。
“看到孩子们恢复活泼健康,力所能及为家乡父老做点实事,心里就特别踏实。”热依兰木·托合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校园创业:以实践解难题书青春
“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这句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话,在校友刘亚飞心中埋下了种子。
他的创业之路始于解决身边需求,从校内售卖自行车,提供快递代取服务,到整合资源运营菜鸟驿站,再到如今负责校内通信与网络服务。
“创业就像坐过山车,心态至关重要。”刘亚飞分享道。大学期间的创业项目虽未完全按预期发展,但宝贵的经历也让他深刻理解了“坚持”与“变通”的真谛。如今,他深耕通信服务领域,并持续拓展业务版图。
在他看来,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少数。要保持好心态,去勇敢尝试,让青春在努力奋斗中闪光。
与刘亚飞不同的是,校友任晓雄的创业之路则始于对“痛点”的敏锐洞察。
大一期间,他敏锐发现校园快递拿取要往返多处,很不方便,于是她尝试解决。尽管解决方案因故暂停,但他的创业热情却从未熄灭。
后来,借助乡村振兴帮扶计划,她在校内落地运营30台帮扶售货机,销售阿克苏本地扶贫产品,实现扶贫农产品直达校园。目前项目运行良好。
“创业要深思熟虑,更要敢于尝试。”任晓雄感慨,“失败教会我平衡学业与事业,更让我领悟到创业的意义:年轻人既要带着闯劲出发,更要怀着耐心扎根。”
从郝凯亮的电商助农带动乡亲增收,到热依兰木的非遗康养守护孩童健康,再到刘亚飞、任晓雄的校园创业破解生活难题,塔大学子如胡杨般深耕南疆沃土,用实际行动诠释敢闯敢试的创业精神、坚韧不拔的胡杨品格。他们在实干中破解难题,以坚守回应时代需求,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着塔大人的青春担当。(文/梁浩惟 图/郎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