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就要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为深入了解乡村产业经济状况,聚焦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环巢湖古镇经济文化联动发展调研团以“寻迹古韵,聚焦生态,倾听民声,探索破局”为其主线,于6月30日至7月6日深入柘皋,长临河、中垾和烔炀四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探寻古镇经济文化联动发展新路径。此次实践调研活动由何佳佳予以指导,队长武城安带队,团队全体成员参与。
寻迹古韵:解码环巢湖古镇文化基因
巢湖之滨的长临河,烔炀、柘皋古镇,每一块砖瓦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调研团成员穿梭其中,像一群时光解读者,在老建筑的褶皱里,在当地居民的讲述中,破译着千年文脉的密码。为挖掘环巢湖古镇历史文化资源,调研团深入长临河、烔炀、柘皋等古镇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人物访谈,系统梳理古镇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特色。
在长临河古镇,百年邮政馆、吴氏旧居等历史建筑见证了岁月变迁。守馆人介绍,百年前这里是重要的书信中转站,承载着游子的乡愁。烔炀老街则通过AR技术重现李鸿章当铺的交易场景,让300余间明清古建筑“活”了起来。在柘皋北闸老街,李记茶干等老字号店铺沿用传统工艺,六代传承的卤水配方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红色文化同样是古镇的重要底色。在李克农故居,成员们通过煤油灯、书信等文物,了解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调研发现,环巢湖古镇保存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涵盖明清建筑、传统手工艺、红色文化等多元形态。这些文化资源既是古镇发展的精神内核,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坚实基础,助力古镇在保护中实现创新发展。
生态田园:探路环巢湖古镇生态农业新图景
巢湖之畔,碧波荡漾;古镇田间,生机盎然。在实践调研中,调研团成员深入长临河、中垾、烔炀等环巢湖古镇,走进大棚基地、稻虾田间、采摘园区,在特色种养的实践场景与农旅融合的创新模式中,解码生态农业发展的“古镇答卷”。
在中垾镇,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中垾番茄”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当地农户依托三十余年种植经验,引入滴灌系统精准调控水肥,配合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育出“沙田多汁、酸甜适中”的优质番茄,部分农户还主动拥抱电商浪潮,通过直播带货将番茄销往全国;烔炀镇以及柘皋镇主要以以稻虾综合种养基地为依托,“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在这里蓬勃发展,水稻与小龙虾共生共长,既减少农药使用,又实现“一田双收”;长临河古镇则以垂钓中心和洼地吴采摘园为支点,构建多元化农业产业体系。垂钓中心整合多个大鱼塘资源,打造集休闲垂钓、特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采摘园内,西瓜、黑草莓、奶油草莓等特色农产品凭借优良品质吸引大批游客,有效拉动了周边消费。
调研显示,环巢湖古镇以生态种养与文旅开发深度融合为抓手,有效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功探索出生态与产业互促共进的发展新路径。调研团成员在实地走访中也深切感受到,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守护了巢湖沿岸的生态底色,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基层之声:倾听环巢湖古镇振兴路上的实干回响
在实践的途中,调研团成员化身乡村振兴的“探索者”,不仅进入各个乡镇产业基地实地调研,真实记录,更是深入基层,与基层干部、农户、商户面对面交流,在村委会的作战图前、农户的田埂上、商户的店铺里,倾听最真实的基层声音,挖掘最鲜活的振兴智慧。调研中,基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清晰呈现。产业兴旺的背后,隐藏着技术升级的迫切需求;文旅融合的进程里,亟待破解游客留存的难题。农户们既为拓宽的销售渠道欣喜,也为物流、技术短板发愁;基层工作者们既分享着治理创新的经验,也盼望着更多资源支持。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既有发展的痛点,更饱含突破困境的决心。
“发展不能纸上谈兵,得听老百姓的心里话。”调研团在走访中深刻感悟到,乡村振兴不是空中楼阁,唯有扎根基层、倾听民声,才能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图景。
破局之思:勾勒环巢湖古镇转型振兴新答卷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调研团成员穿梭与古镇的阡陌街巷和产业园区,既见证了蓬勃向上的发挥在哪新态势,也发现了制约其前行的现实痛点。在烔炀镇的稻虾养殖基地,农户们坦言,尽管产业规模已达数千亩,但尾水净化设施老旧,导致部分水域出现富营养化问题;长临河古镇虽坐拥徽派古建筑群与滨水风光,却因空间布局分散,而使得游客体验割裂感明显;各类农旅结合的产业园区也在因难以持续高效地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新技术、新设备引进困难重重而苦恼。
“破局的关键在于打破资源壁垒,实现生态、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面对生态农业尾水治理、文旅资源碎片化、传统产业升级等现实挑战,调研团立足环巢湖古镇发展痛点,结合实地调研成果,提出系统性破局方案,为古镇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思路。针对“稻虾共作”尾水处理难题,可引入生物净化技术,在种养区域配套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实现尾水循环利用;在文旅融合方面,可编制巢湖古镇文旅一体化发展规划,依据古镇特色来划分功能区,提炼“环巢湖文化基因”深挖文化内核,开发系列主题文旅产品。 在传统产业升级上,团队提出数字化赋能策略,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多媒体来展示,增加宣传力度;提升各地品牌知名度。以创新思维推动环巢湖古镇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破局,走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调研团以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等方式收集一手资料,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扎根实际、倾听民声,后续将聚焦问题形成调研报告,以专业知识与青春力量为古镇探索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振兴路径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文/侯依彤 图/董晶晶 初审/何佳佳 终审/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