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长治医学院 “三下乡”:医教融合筑梦 青春温情护佑特殊儿童成长

近日,长治医学院党委学工部“青衿润苗”爱心医疗队奔赴长治市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中心,开展了为期6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医学生组成的青春队伍,以专业为笔、以爱心为墨,在医教融合的实践中为残疾儿童铺就温暖成长路,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五年深耕:基地共建架起医教融合连心桥
  
  “今年是我们在这里开展实践的第五个年头,从零星服务到体系化帮扶,我们一直在探索更专业的守护模式。”长治医学院党委学工部负责人介绍。7月1日,该医疗队与长治市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中心正式共建劳动实践基地,标志着“高校学科资源+基层康复需求”的联动帮扶机制迈入新阶段。
  据了解,该基地将整合双方专业力量,打造涵盖评估、干预、随访的标准化服务流程。“这不是简单的挂牌,而是要让高校专业优势真正扎根基层康复一线。”康复教育中心负责人表示,五年间,长医学子的陪伴从课堂辅助延伸到康复评估,从单次活动升级为长效服务,基地的建立将让这份守护更具持续性。
  
  专业护航:多维服务点亮特殊儿童成长路
  
  在康复教育中心的课堂里,医学生们的身影无处不在。三层孤独症、脑瘫及智力障碍儿童课堂上,队员们静坐在孩子身旁,用温和的眼神鼓励互动,课间化身“大朋友”陪孩子们游戏;五层听障儿童课堂内,他们紧跟教师节奏,用精准手势、清晰口型辅助知识传递,活动时细致防范意外,将专业关怀融入每一个瞬间。
  
  “情绪像小瓶子,开心是粉色,生气是蓝色,我们要学会和它们做朋友。”7月2日,队员们编排的心理情景剧《魔法情绪瓶》温情上演。通过戏剧疗法,孩子们在欢笑中学习认知情绪,这正是医疗队践行《健康中国2030》儿童心理健康行动要求的生动实践。
  
  7月3日,“心跃童行,爱暖时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热闹开展。队员们依据《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规范》设计游戏化干预方案,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建立情感联结。同日,学校心理咨询师还为2位残障儿童家长开展一对一疏导,针对康复焦虑提供专业干预方案,构建起“孩子+家长”的全周期支持网。
  
  公益发声:文艺汇演凝聚助残社会力量
  
  7月4日下午,康复教育中心内歌声悠扬、掌声阵阵。“2025年暑期‘三下乡’成果汇报展暨文艺汇演”上,队员们的歌舞、戏剧表演为孩子们送上欢乐盛宴。听障儿童用手语比划着“好看”,孤独症孩子跟着节奏轻轻摇晃身体,童真的笑容温暖了整个会场。
  
  次日,医疗队走进城隍庙、八一广场开展爱心路演。精彩的节目吸引200余位市民驻足,互动环节中,不少市民咨询助残政策、留下爱心寄语。“原来这些孩子需要这么多关爱,我们以后也要多参与。”一位市民的感慨道出了活动的意义——让更多人看见特殊儿童的需求,凝聚社会助残合力。
  
  青春感悟:双向奔赴的温暖与成长
  
  “一个简单的拍手动作,有的孩子要重复几十遍才能完成。”康复治疗学2402班王毓渊在协助自闭症儿童认知训练时深有感触。从最初的无回应到孩子主动触碰卡片,她用模仿动物声音、玩游戏的方式打开沟通之门,“看到他们的笑容,所有疲惫都成了幸福感。”
  
  该校精神医学2402班徐启娴在成果汇演后感慨:“我们排练的每一个动作、每句台词,都是想把温暖攒成礼物。但其实是孩子们教会我们,快乐本就简单纯粹。”口腔医学2303班李文博则在基地挂牌仪式中体会到责任的重量:“从怯生到主动牵手,这些瞬间让我明白,短暂的陪伴也能成为照亮他们世界的光。”
  
  夕阳下的康复教育中心,听障儿童用手语比出“谢谢”,孤独症患儿主动牵起队员的手。这些温暖瞬间,正是长医学子践行“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誓言的生动注脚。
  
  据悉,未来长治医学院将依托劳动实践基地深化医教融合,持续优化专业服务模式。这群青年医学生将带着实践中的收获与感悟,以青春之力为残疾儿童铺就更具人文关怀的成长之路,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征程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答卷。
    来源:长治医学院—“青衿润苗”爱心医疗队—sugar
    发布时间:2025-08-30    阅读:
三下乡推荐
  • 实践结硕果,收获满满情
  • 7月31日,塔里木大学诗南实践团在和田的三下乡活动已接近尾声。这段时间,他们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在这片土
  • 08-30 关注:1
  • 溯淮军文化,绘净滩新貌
  • 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实践团赴中庙姥山岛,开展淮军文化探寻、净滩生态保护及文明旅游倡导活动。通过挖掘历史、清理滩涂、宣传文明,践
  • 08-29 关注:1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