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暑期“三下乡“穿梭历史长廊,赋能文化新生——滁州学院赴南京博物院沉浸式实践

7月1日至7日,滁州学院“赴南京博物院沉浸式实践小分队”走进这座承载千年文明的文化宝库,通过场景化学习、跨界对话、创意体验等多元形式,深度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探索传统文化“破圈”传播的创新路径。
  解码文明基因,感悟历史厚重
  实践队员以“时空旅人”的视角开启探索之旅。在民国馆,老火车站、茶馆、邮局等实景复原场景,重现了南京近现代社会的市井百态;特展馆中,“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等国宝级文物,以数字化光影技术立体呈现,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团队还通过AR导览设备,解锁文物背后的隐藏故事,在虚实交融的体验中,触摸中华文明的脉络。
  对话文博一线,探寻守护密码
  在文物保护实验室,团队与文物修复、数字化保护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展开座谈。文物修复人员展示了陶器拼接、壁画揭取等实操流程,分享了如何通过“最小干预”原则让破损文物重焕生机;数字化团队则演示了3D建模、虚拟修复等技术,介绍了博物院“数字孪生”工程如何为文物建立“云端档案”。专业人员强调:“现代科技不仅是保护手段,更是让文物‘开口说话’的桥梁。”这场对话,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对话青年力量,碰撞创新火花
  团队走进南京博物院“青创空间”,与在此实习的高校学子、青年策展人展开交流。在“文物表情包设计”“AR互动展陈方案”等案例分享中,队员们了解到年轻一代如何将二次元、游戏化等元素融入文博传播。在“文物盲盒”工作坊,队员亲手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尝试将汉代瓦当纹样与现代潮玩结合。一位队员感慨:“传统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展品,而是可以与当代生活共振的创意源泉。”
  链接社区文化,践行服务使命
  实践最后,团队联合博物院社教部门,在周边社区开展“流动博物馆”活动。队员们化身“文化宣讲员”,通过趣味知识问答、戏曲脸谱绘制等互动环节,向居民普及文物知识。一位参与活动的小学生兴奋地说:“原来博物馆里的东西这么有趣!”此次活动不仅拉近了民众与文化遗产的距离,也让队员们体会到文化服务社会的实践价值。
  此次实践活动,滁州学院学子以“学习者”“探索者”“传播者”的多重身份,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深刻理解了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未来,他们将继续以青春之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来源:滁州学院
    发布时间:2025-08-31    阅读: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