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河流卫士”社会实践队:知行合一护碧水 校社联动育青禾
为守护河流生态、传播环保理念,广西师范大学“河流卫士”实践团队兵分多路,深入江苏、桂林、湖北等地社区与校园,通过课堂教学、社区调研、问卷反馈等多种形式,构建实践闭环,让环保知识从校园辐射家庭、社会。
环保课堂启认知,问卷摸底探学情
2025年8月初,“河流卫士”团队成员王旭岑前往江苏开展环保科普实践。本次行动通过开设环保主题课堂、开展实证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青少年群体环境知识认知基础,推动环保意识早期培育。课堂上,团队将河流生态知识融入互动环节,借助动态课件系统展示流域生态结构,引导学生在参与中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把握学情,团队设计了环保知识问卷,围绕“水资源现状认知”“节水行为实践”等维度展开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参与青少年对本土水环境及生态系统的整体认识存在提升空间,但对体验式、互动型环保实践表现出强烈兴趣。该结果不仅为后续课程优化提供了依据,也成为环境教育精准施策的“第一块基石”。
社区调研寻问题,多方交流谋对策
2025年8月中旬,广西师范大学“河流卫士”团队成员宋小端、韦雨辰走进桂林市漓江社区,廖欣涌奔赴老河口市滨江社区,开展专题访谈调研,关注社区青少年活动现状、环保知识普及程度等,围绕“社区环保活动参与度”“青少年环保宣传难点”等交流。
社区工作人员反馈一系列问题,社区老龄化突出,青少年参与度不足,河流清洁等环保活动难吸引青少年。社区仍存在缺校内资源、幼儿园儿童配合度低等问题。“我们希望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和社区建立联动机制。”团队成员主动提出合作构想,利用高校设计趣味活动,开展环保课堂,借助青少年的力量影响家庭关注环保,为社区环保及护河行动助力,让青春力量服务基层,守护河流生态。
经验复用促传播,闭环实践筑生态
“河流卫士”团队结合前期“趣味课堂”和“社区调研”,梳理成果与问题,形成“调研—行动—反馈—再行动”的完整流程,让环保实践从零散变系统。针对课堂问卷结果,团队明确要在后续活动里补充本地河流生态特点、水资源现状等知识,同时增加可动手的环保环节。针对社区问题,团队计划沿用趣味活动形式,高校联合社区开展环保课,团队还打算鼓励青少年带动父母一起参与,破解社区老龄化带来的环保活动冷清难题。
为落实这些思路,“河流卫士”团队成员王旭岑再次走进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并在此次实践中特意开设污水净化实验。孩子们亲手操作,直观明白环保原理。活动后,孩子们掌握环保技能后主动向家人分享,推动环保知识实现“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逐步传播。“河流卫士”团队以“调研—行动—反馈—再行动”闭环,让环保知识在青少年群体中扎根,推动生态保护理念从校园走向社会,以青春实践为守护河流生态注入持续动力,书写校社协同护绿的生动篇章。
从趣味课堂启蒙认知,到社区调研破解难题,再到闭环实践深化落地,“河流卫士”团队以校社联动为纽带,用“知行合一”的实践行动,让环保理念从校园走向社会、从认知转化为行动。这场跨越江苏、桂林多地的护水实践,不仅为青少年播下生态守护的种子,更探索出高校服务基层环保的可持续路径,为守护碧水清流注入了长久的青春动能。
文/廖欣涌 陈欣淇 丘彩灵
图/王旭岑 宋小端 韦雨辰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