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广东企航实践团
深耕佛山产业沃土 奏响就业创业青春强音
记者:张毅 广东企航实践团
通讯员:郑才富 广东企航实践团
七月的佛山,骄阳似火,却挡不住青年学子探索实践的脚步。近日,西南石油大学广东企航实践团一行 8 人,奔赴广东省佛山市下亨田工业区开易服装配件有限公司,开展为期 3天的 “三下乡” 暑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团队以 “走进产业一线、探寻创业路径、提升就业能力” 为目标,在企业实践中收获成长,用专业服务为地方产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成为工业区里一道靓丽的青春风景线。
出发前:室内召开“安全+实践要求”会议
沉浸式体验:在车间与工位间触摸行业脉搏
“以前在课本里学过‘供应链管理’,今天在车间跟着师傅清点配件库存,才真正明白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实践团成员黄俊哲一边记录着服装纽扣的仓储数据,一边兴奋地和队友分享感悟。为了让成员们全方位了解服装配件行业,开易公司特意制定了 “轮岗实践计划”,从生产、研发到销售,每个岗位都安排了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带教。
在生产车间,成员们戴上手套、穿上工装,亲手操作小型注塑机,体验服装拉链头的制作流程。“看似简单的拉链头,要经过 12 道工序,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产品质量。” 负责带教的车间主任吴周慧耐心讲解,还现场演示了如何通过调整参数提升产品合格率。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记录操作要点,主动提问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短短几天就从 “门外汉” 变成了能协助师傅完成基础操作的 “准技工”。
研发部门的实践同样充满挑战。面对企业正在研发的 “环保型服装辅料” 项目,实践团成员结合学校化学工程专业知识,协助技术团队测试新型环保材料的耐磨损度和耐高温性。“我们用实验室学到的数据分析方法,整理了 20 组测试数据,为研发团队优化配方提供了参考。” 团队成员陈景泰说,这种 “理论 + 实践” 的合作模式,让他对 “科技赋能产业”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精准化服务:用专业智慧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企业目前的仓储采用传统人工记账方式,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现数据误差。” 在与开易公司管理层的座谈会上,实践团团长张毅提出了自己的观察。经过一周的调研,团队发现企业在仓储管理和青年人才储备方面存在短板,随即成立专项小组,结合专业知识制定解决方案。
针对仓储管理问题,团队查阅大量物流管理案例,设计出 “智能化仓储调度方案”。他们利用 Excel 搭建简易库存管理表格,分类标注不同型号的服装配件,还制作了可视化库存看板,方便仓库人员实时查看货物数量和存放位置。“按照这个方案,我们昨天试点盘点了一批纽扣配件,时间比以前缩短了近 20 分钟!” 仓库主管张辉高兴地说,后续企业计划在此基础上引入专业仓储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效率。
围绕 “青年创业与人才吸引”,实践团成员分头行动:有的查阅佛山市人社局发布的创业补贴政策,有的走访下亨田工业区管委会了解产业扶持措施,还有的对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收集毕业生求职需求。最终,团队整合各方信息,编制出《服装配件行业青年创业指南》,不仅详细列出了佛山本地的创业补贴申请流程、税收优惠政策,还针对行业特点提出了 “小型辅料加工厂创业方案”“电商直播销售创业路径” 等具体建议。
“这份指南太实用了!我们正计划鼓励内部员工创业,开发细分辅料产品,这些建议正好能用上。” 开易公司吴周慧科长拿到指南后,当即安排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员工学习,还邀请实践团成员为员工开展创业政策解读讲座。
长效化联动:搭建产教融合实践新平台
“这次实践不仅让学生们增长了见识,也为我们企业带来了新的思路,是一次双赢的合作!” 在实践总结会上,吴周慧科长主动提出,希望与西南石油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设立 “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实践团指导老师伍悦当即回应:“我们会把企业的需求纳入学校实践教学计划,未来将组织更多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这里实践,还可以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为了让更多同学分享实践成果,实践团还拍摄了《佛山实践 vlog》,记录成员们在企业的日常,通过学校官方视频号发布。此外,团队还整理出 1.2 万字的实践报告,详细分析服装配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为学校优化相关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这个夏天,我们在佛山的实践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下乡’,更是一场关于成长、责任与梦想的修行。” 实践团成员们表示,未来他们将带着在实践中收获的知识和勇气,在就业创业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也期待能有更多青年学子走进产业一线,在服务地方发展中实现青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