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青年归帆,故土新篇—大连理工大学“守望麦田·浙里归帆”实践团2025年暑期浙江调研纪实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守望麦田·浙里归帆”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为青年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用武之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为响应这一号召,深入调研学习浙江省青年入乡就业创业的典型范例,探究青年入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路径,大连理工大学“守望麦田·浙里归帆”15位成员携手开启为期五天的奔赴之旅,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题访谈收获了一系列可复制经验。
  数智驱动,农业焕新颜,7月27日上午,实践团走进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实地探访数字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直观感受科技为乡村振兴注入的强劲活力。在示范园内,我们切实感受到数字化技术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从实现高效运转的全自动育秧流水线,到精准调控温光水肥的AI温室植物工厂,再到百倍云团队研发的作物AI大模型调控装备,团队成员深切了解到数字化赋能农业是如何振兴乡村,为乡村人才回流、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悠悠宋韵,文化振乡邦,7月27日下午,为探寻禅茶文化与现代青年创业思维的碰撞,实践团来到宋韵香局拜访杰出返乡创业代表—径山姑娘汪彬彬老师。在淡淡的禅香萦绕中,汪彬彬老师娓娓道来自己的返乡创业历程,详细讲述了如何深挖前溪村非遗文化内涵,为乡村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的生动故事。汪老师的经历不仅为青年群体深耕乡村文化沃土提供了生动范本,更启发更多年轻人探索文化与产业融合的新路径,为推动乡村特色文化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青年主题,青年答,7月28日,实践团走进浙江大学和西湖大学,与不同年龄、专业、地域的同学展开一段段访谈,调研不同人群对青年返乡创业政策的关注程度,明晰影响青年返乡创业的的主要因素,并深入探讨青年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访谈中,青年学子们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经历,实践团成员认真倾听与记录,力求全面把握青年返乡创业的现状与需求,为后续的调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此次访谈不仅加深了实践团对青年返乡创业政策的理解,更为探寻青年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路径提供了宝贵思路。
  “礼让佳话”流传至今,“千万工程”焕然一新,7月29日实践团来到义乌李祖村,深入探究其在青年返乡创业道路上的发展密码。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于党群服务中心见证了“水牛角村”从环境治理到产业兴村的蜕变历程,于中心广场欣赏“共富市集”风采,一排排各具特色的店铺相辅相成,昔日“脏乱差”的村落摇身一变,成为无数游客争先打卡的网红圣地。“以礼为魂、以梨为形”特色乡村IP“有礼的祖儿”串联起研学课程、共富市集、文创工坊等62个文旅项目,让古村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正如三块古牌坊上百岁老人的亲笔题字:“缩影”——是千万工程下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完美展现;“日新”月異”是青年返乡创业为家乡绘就的壮丽新篇!
  飞地聚能,城乡共兴,7月30日,实践团来到金华婺城青农飞地,共同探秘城乡资源如何真正联动起来,青年创业如何盘活家乡资源。在这里,城市核心地段免费创业空间,降低青年创业门槛;高校名企创业导师手把手教学,传授青年创业宝典;团委牵头招商宣传拓宽市场渠道,为青年保驾护航。而青年也交出了满意的答案,金华婺式糕点成功出圈,传天然玳玳膏热卖,这场双向奔赴不仅带动了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更让古老的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由此可见,青年们的创新精神和不懈努力,正逐步改变着家乡的面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馆藏千年艺,乡聚万缕情,7月31日上午,实践团来到米酒博物馆,探寻中华米酒文化与青年返乡创业的融合之路,径山米酒酿造历史悠久,承载着前溪村一代代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记忆,展现了中华米酒文化魅力。展柜里的原料和酿酒工具,完整呈现了径山米酒从选材、浸泡到酿造的非遗技艺流程,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中华米酒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前溪模式”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米酒博物馆以非遗为核心,以古建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实现了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促进。
  从余杭径山以数赋能,以文铸魂打造特色发展模式,到义乌李祖以政策为引,充分挖掘资源实现产业兴村,再到青农飞地联通城乡,为青年返乡创业保驾护航,实践团的足迹所至皆是青年与乡村双向成就的生动注脚——青年用创新点亮乡土,乡村以沃土成就青春。“守望麦田·浙里归帆”实践团将把青年返乡创业的鲜活经验转化为助力属地发展的具体思路,更希望能够呼吁青年人,以脚步丈量土地,用实干赋能振兴,共同书写民族复兴的乡村篇章!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