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振兴,应乡村教育之需。
那天清晨,阳光在微风中挥洒,来自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与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组建的“六师-深大‘逐梦引航者’联合实践团”实践团背上行囊共同抵达支教目的地——旧营乡中学。
(图为实践队抵达旧营乡中学时的合照留念通讯员张乔敏)
教育调研
实践团的成员们调查问卷、谈访交流,实际分析旧营乡中学科普教育资源数字化现状与教学设施等情况作为教学活动的第一手材料,针对性的进行灵活调整课程和方法,更充分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索未知,也刚好的走近孩子们,走以踔厉奋发、走向初心使命……支教队员们发挥专业特长,开设了计算机基础、科普实验等音体美一系列丰富的课程。
怀着“以爱为桥·共筑未来”的初衷,葆着赓续山海的耕耘之志的使命,秉持播种知识的信念,队员们坚毅勇敢地踏上了三尺讲台,将知识和经验向孩子们娓娓道来,弹奏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青春序章。
在化学科普课堂上,硅酸钠溶液中逐渐“生长”出的晶体引得学生连连惊叹:“这怎么像珊瑚一样从水里长出来,好神奇,它会一直生长吗?以后会出现其他颜色吗?这是怎么形成呀?……”面对同学们好奇的连连发问,小老师耐心为同学们讲解分析、一一解答疑惑,一起实际操作实践,让同学们感受化学的趣味及魅力。
(图为队员邹之月讲解实验原理通讯员张乔敏)
(图为旧营乡的同学的课堂成果通讯员赵丽摄)
反复修改教案、打磨细节,在备课室里来来回回试讲、调整,只为呈现更好的课堂,精心设计着每一堂课,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同学们们勇敢积极提问题、主动回答问题,在队员们的启发带领下,孩子们不仅在知识点上有所进益,更培养了敢于质疑,积极交流的品质。他们的每一个疑问、每一次进步,这都是教育的力量和意义。
(图为队员张乔敏进行数学教学通讯员赵丽)
在夜幕降临的傍晚,明亮的教室里,队员们与孩子们围成围坐成圈,将身心浸润于知识的交流,面对孩子们作业中遇到的难题,队员们始终保持着耐心与细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他们讲解思路。在辅导过程中,队员们不仅关注知识的讲解,更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引导孩子们学会总结归纳,举一反三。
(图为队员兰娴荣为同学们做题时的疑惑通讯员杨雄微)
(图为队员雷真讲解示范实验通讯员吴山奇)
实践团成员根据实际,针对基础知识薄弱、注重教学节奏的把控,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乐趣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引导小组成员间主动分享想法,鼓励提出不同观点,共同验证等方法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让合作不仅是任务分工,更成为彼此启发、共同进步的学习过程。
(图为同学们小组操作趣味实验通讯员雷真摄)
同时,队员们注重课外陪伴与多元趣味互动,常和他们一起开展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在挥拍击球时的畅快节奏中、来回切磋的欢声笑语力以及配合时彼此鼓劲与默契,让每一段课外时光都充满欢乐与活力。
(图为队员吴山奇和同学们打乒乓球通讯员宋聚荧)
烛照星河,“育”见未来——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有人说,青春是绚烂的烟火,短暂而耀眼;也有人说,青春是奔涌的河流,热烈而奔放。而实践团以青春,选择了一条播种希望的道路——支教。这不仅带给孩子知识视野的扩展、播下科学希望的种子、为乡村人才培育注入动力。同时,这更是属于实践团自己的成长礼赞!为教育公平贡献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科教兴国、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通讯员:六师—深大“逐梦引航者”联合实践团 张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