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追溯儒林文脉,赓续文化基因 ——滁州学院学子暑期三下乡吴敬梓纪念馆实践行

七月的骄阳似火,却挡不住学子们探寻文化的热忱。7月1日下午,我校赴吴敬梓纪念馆实践小组怀着对文学巨匠的敬仰,踏上了前往吴敬梓纪念馆的三下乡实践之旅。此次奔赴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的探访,旨在让青年学子近距离触摸清代文学巨匠的精神世界,深入领会《儒林外史》蕴含的文化精髓,进而在实践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滁州学院地信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

下午两点,实践小组的6名成员齐聚学校门口,带着精心准备的调研问卷和拍摄设备,乘坐公交车向吴敬梓纪念馆出发。车上,组长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吴敬梓的生平事迹:“吴敬梓是清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的《儒林外史》以辛辣的笔触批判了科举制度下的社会现实,被誉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希望大家今天可以带着问题去参观,在行走中感悟文学与时代的交融。”组员们认真聆听,已借助线上协作完成了前期调研工作,整理出涵盖吴敬梓生平年表、《儒林外史》经典片段解析等内容的资料。

历经1小时的车程,实践队抵达目的地。吴敬梓纪念馆位于全椒县城北郊走马岗的河湾路88号,南邻新襄河,北靠走马岗,与吴敬梓的故居“探花第”隔河相对。这座建成于1986年并对外开放的纪念馆,占地规模达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明清样式,雕梁画栋与飞檐翘角相映成趣,曲槛回廊错落有致,既有着南方园林的精巧灵秀,又兼具北方古建的雄浑大气,整体呈现出古朴典雅而又气势不凡的风貌。馆门之上,一方黑色匾额格外醒目,上面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所题的“吴敬梓纪念馆”六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闪耀着庄重的光芒。

进入馆内,门厅两侧的巨型鼓形旗杆石率先映入眼帘,这四方旗杆石是“探花第”的遗留之物,默默见证着吴氏家族曾经的辉煌。穿过门厅,过厅中央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碑的正面刻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集》中对吴敬梓的评价:“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挝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蹙而能诣,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字体清雅,笔力遒劲。碑的背面则刻有《吴敬梓传》,生动还原了吴敬梓坎坷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吴敬梓出身名门望族,却因看透官场腐败,33 岁时毅然放弃科举,移居南京潜心创作。他晚年生活困顿,常常靠友人接济度日,却始终坚守着文人的风骨。

前行至正厅,一尊高达七米的吴敬梓铜像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铜像中的吴敬梓手持长卷,眼神深邃,仿佛在洞察世间的沧桑变化与人生百态,其生动的神态引人深思。正厅内,吴敬梓的坐像被安置在显眼位置,周围摆放着众多珍贵的文物。馆内收藏了《儒林外史》的多种版本,包括目前发现最早的刻本《卧闲草堂本》以及民国时期的《增补齐省堂本》,还有吴敬梓的其他作品如《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还存有他的七言古诗手迹《奉题雅雨大公出塞图》的缩小复制品,该手迹原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北京故宫。除此之外,东西展厅还陈列着中外专家学者对《儒林外史》的研究成果、吴敬梓故居的部分文物与石刻,以及国内知名书画家的作品,其中属于国家三级以上的文物有36件,馆藏丰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意义。

吴敬梓铜像

随后,大家来到《儒林外史》文化展厅。这里通过多媒体互动装置、场景复原、连环画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了这部名著的创作背景、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在“范进中举”场景复原区,蜡像生动再现了范进得知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画面,周围围观者或鄙夷、或嘲讽的神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段情节看似荒诞,却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小组成员一边拍摄一边感慨,“以前在课本里学《范进中举》时,只觉得好笑,今天站在这里,才真正体会到吴敬梓的良苦用心。”

科举考试场景还原

实践小组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同学们争相分享着自己的感悟。实践小组举行了一场小型座谈会。同学们结合参观所见,围绕“《儒林外史》的当代价值”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古典文学晦涩难懂,其实是缺乏合适的传播方式。”小组组员提出,“我们可以尝试用短视频、漫画等新媒体形式,把《儒林外史》里的故事讲得更生动有趣。”小组组长对这一想法表示赞同:“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创新,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的所见所感转化为传播的动力,让更多人爱上古典文学。”同学们争相分享着自己的感悟。“以前总觉得经典离我们很遥远,今天才发现,吴敬梓笔下的人性百态,在当下依然能找到影子。”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暑期生活,更让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此次吴敬梓纪念馆实践活动,是我校暑期三下乡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实践育人”理念,通过组织学生走进历史场馆、深入乡村社区,引导青年学子在行走中感悟家国情怀,在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未来,学校将继续丰富实践活动形式,为学生搭建更多接触社会、了解历史的平台,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大学生新闻网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7-28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