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启明:当警徽遇上青春,法治课在少年心中扎根
初入启明学校,面对一张张年轻却可能沾染过迷惘的面孔,我们作为警校生,内心交织着责任与忐忑。肩章虽新,我们深知此行意义深重。第一天,我们一对一深入女队谈话,每人与三位学生坦诚交流,了解她们的基本情况,倾听她们的困惑与迷思。我们记下每一个躲闪的眼神、每一句犹豫的回答,触摸到他们法律认知里那些模糊不清的边界——正是这些真实的缺口,决定了我们在这次实践中法治课的起点。
因需施教,让法条照进现实
我们深知,法治教育绝非空中楼阁。谈话中发现的“盲点”与“误区”,成为我们三节法治课精准发力的靶心。那些抽象的法条,被我们转化为校园内外可能真实发生的场景:

我们讨论盗窃罪中“顺手牵羊”拿取同学贵重物品与“借用”的本质区别;分析抢劫罪中“强行索要”随身财物与普通争执的法律红线;郑重强调强奸与猥亵罪中身体自主权的神圣不可侵犯;痛陈组织卖淫罪的巨大社会危害并尤其警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特殊保护;通过后果推演让同学们看清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罪中暴戾情绪如何瞬间将人生拖入深渊。
法理入心,课堂内外的触动
课堂不是单向灌输。当案例贴近他们的生活,当法理用同龄人听得懂的语言讲述,教室里的氛围悄然改变。低垂的头颅抬了起来,眼神从游离转向专注。一位曾对“帮朋友打架”不以为然的女生,在故意伤害罪的案例讨论后,紧锁眉头反复追问:“如果当时只是推了一把,但对方摔倒重伤,这也要负责吗?”——法律责任的种子已然种下。另几位女生在关于性侵害犯罪的互动环节后,主动留下询问如何寻求帮助,如何识别潜在危险,她们眼中闪烁的是被知识武装后萌生的自护勇气。
启明之光,照亮前路
法律从不只为惩戒而设,它更是照亮迷途、守护尊严的灯塔。在启明学校的讲台上,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警校生,不仅传递着法律的尺度,更传递着社会的温度与期待。我们渴望,那些关于盗窃、抢劫、伤害等行为的法律后果,能在他们心中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堤坝;我们更渴望,关于身体权利、人格尊严的法律宣示,能成为他们行走世间坚实的铠甲。

短暂的法治课终会结束,但法治的种子已在启明的土壤里悄然播撒。这些种子,需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持续灌溉,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守护方能茁壮。我们相信,法律意识一旦觉醒,便如同启明之星,纵使周遭晦暗,也能指引迷途者找到归途的方向。我们更相信,当少年的心中根植了对规则的敬畏与对权利的认知,法律的利剑终将化为守护他们前行的盾牌,让青春之路远离歧途的荆棘,通往开阔明朗的未来。
撰文:张凤辰 廖金宇 王金鹏
审核:刘继荣 檀玉莹
摄影:鲍巍 张佳晟 徐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