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巾帼丹心映青山 五老薪火传龙泉:浙财大学子探访乡村振兴中的榜样力量

 巾帼丹心映青山五老薪火传龙泉:浙财大学子探访乡村振兴中的榜样力量
  “从‘她力量’的绚丽绽放,到‘五老精神’的生生不息,这片土地上交织的时代交响,正是共同富裕最动人的乐章。”
  7月13日至18日,浙江财经大学“弄潮青春行”实践团奔赴龙泉,穿行于浙西南的绿水青山间。他们用脚步丈量振兴之路,倾听了五位巾帼践行“五共”的铿锵足音,感悟了五位长者传承“五老”的赤子情怀,生动勾勒出龙泉大地上奋斗不息、薪火相传的动人画卷。
  巾帼“五共”谱华章,乡村振兴绽芳华
  奋斗共行:周伟珍——柔肩担重任,共富领路人
  从北漂打拼到返乡创业,周伟珍的奋斗史充满传奇。她一手抱娃一手创办来料加工厂,十年间带动龙泉市16个乡镇农村妇女就业增收。免费培训、提供工作餐、垫付困难农户子女学费、主动吸纳20余名残障人士并给予悉心照料……她用“以善为本”赢得了“浙江省三八红旗手”“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如今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她扎根基层,顶住偏见,以实际行动诠释“奋斗共行”的真谛,凝聚起强大的巾帼力量。
  
  周伟珍书记与实践团成员亲切交流
  
  文化共荣:李秀英——廿载耕读情,杏坛育新苗
  在查田镇中心小学坚守二十余载,校长李秀英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谱写了乡村教育的赞歌。她带领以女教师为主的团队,创新打造“耕读园”劳动教育基地,将传统农耕智慧融入现代教育。在“文化共荣”理念下,学校开发特色课程传承生活技艺,更注重德育为先。5位女教师将子女留校就读的行动,正是对这所乡村学校和李校长教育理念最有力的肯定。一句“做一个幸福的查校人”,凝聚起甘于奉献的巾帼教育团队。
  
  李秀英校长回忆“梦想图书室”的成立
  
  产业共兴:蒋怡君——匠心聚产业,巾帼展风采
  从财务专员到办公室主任,蒋怡君用十年诠释职业担当。面对专业挑战,她以女性的细致与韧性,带领团队顺利完成税务转型。她积极推动外包服务,带动周边乡镇数十人就业,链接数百家供应商,形成惠及千人的产业链,实现“发一度电、暖一方人”的“产业共兴”愿景。在当地妇联支持下,公司设立“巾帼岗位”表彰机制,蒋怡君更以自身经历勉励青年女性创业者,强调勤劳实干是成功的基石。
  
  蒋怡君主任接受实践团采访
  
  家风共传:周杏珍——孝行润无声,美德传家久
  周杏珍老人数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料婆婆起居,从精心准备饭菜到定期洗护,处处体现孝心。在她看来,孝道是必须代代相传的家风。她以身作则,通过日常的问候、倾听与体贴照顾,将孝亲敬老的美德深植家人心中。她更将孝心升华为生活智慧,尊重老人习惯,注重言传身教,让良好家风在潜移默化中传承,营造了温馨和睦的大家庭氛围。
  
  周杏珍老人与婆婆共同向实践团分享故事
  
  发展共创:郭家珍——工坊连心桥,共富家门口
  腿脚不便的郭家珍,将自家一楼改造成“共富工坊”,承接彩铅来料加工。十年间,她带动20余名留守老人、陪读妈妈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按件计酬、时间自由,工坊年发放加工费达27万元,人均年增收1.5万元,既缓解经济压力,更凝聚了邻里情谊。“大家齐心工作、共同致富,就是最大的满足。”郭家珍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发展共创”的真谛。这个“小而美”的工坊,为乡村弱势群体开辟了新路,荣获龙泉市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称号,书写了共同富裕的“龙泉答案”。
  
  忙碌中的“共富工坊”
  五老精神传薪火,丹心一片映晚晴
  老战士叶春松:烽火通信兵,情系国防固长城
  叶春松,一位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线保障通讯的老战士。无论是服役时还是退伍后,深厚的战友情谊始终是他珍视的财富。返回地方工作后,他坚定服从党的安排,投身到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之中。他深情寄语年轻一代:学好本领,踊跃参军,献身国防,为国家的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老战士叶春松与实践团成员合影
  
  老党员郑法来:初心永不改,为民架起连心桥
  光荣在党五十年的老党员、老干部郑法来,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任时为民谋福利,协调重要交通工程;退休后仍奋斗不息,号召百姓捐款修筑廊桥,极大便利两岸居民。他反复强调要守牢原则底线,坚定拥护党的政策,不忘初心使命。
  
  老党员郑法来接受实践团采访
  
  老干部周绍岳:集体高于天,躬身铺就惠民路
  从生产队干部到村长,老干部周绍岳始终尽职尽责,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为解群众出行难,他搁下收割一半的稻田进城申请造桥拨款,又远赴杭州运回建材,即使自家稻谷发芽损失惨重也毫无怨言。他对当下生活充满感恩,更殷切期望年轻一代接续奋斗,开创国家未来。
  
  老干部周绍岳与实践团成员交流
  
  老劳模周伟珍:实干显本色,大爱温暖一方土
  浙江省劳模周伟珍,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老劳模”典范。无论是早年艰辛创业,还是返乡带动妇女和残障群体就业,或是如今扎根基层服务乡邻,她始终秉持“帮人即帮己”、“以善为本”的信念,将小我融入大我,数十年如一日用实干带动一片、温暖一方,其榜样力量历久弥新。
  
  实践团采访老劳模周伟珍
  
  老教师李秀英:耕读廿载情,守望乡村育未来
  坚守查田镇中心小学二十余年的老教师李秀英,用爱与责任诠释教育真谛。她创新构建的“耕读教育”体系,传承文化,融入时代,让乡村小学焕发生机。教师们以校为家,学生们快乐成长。“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守望”,李校长用执着与热忱,在人生最好的年华里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点亮孩子们通向未来的灯。
  
  老教师李秀英细细讲述教育经历
  
  查四村的稻田翻涌着金浪,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基地的第一茬稻穗已压弯枝头。当浙江财经大学“弄潮青春行”实践团的成员们站在田埂上,指尖拂过沉甸甸的谷粒,他们忽然读懂了龙泉故事的深意——振兴乡村的伟业,永远由那些沾满泥土、结满厚茧的双手托起。这方水土的丰收,从来不只是土地的馈赠,更是万千平凡奋斗者以生命热力浇灌的精神稼穑。
  此刻的龙泉大地上,“五共”巾帼的芳华与“五老”长者的丹心。正化作生生不息的力量。当查四村的新粮即将归仓,当郭家珍工坊的彩铅在老人指间流转,当郑法来修筑的廊桥又驶过满载山货的卡车——我们看见:所有个体奉献的星火,终将汇成共同富裕的赤焰;所有跨越时空的坚守,都在为新时代写下最滚烫的注脚。(李嘉)
    来源:李嘉
    发布时间:2025-08-27    阅读: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报告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