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于新型的近红外而去荧光探针的设计
一种关于新型的近红外而去荧光探针的设计
邹可盈
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关于一种新型的近红外二区(NIR-II)荧光探针平台——NIRII-HDs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体内分析物传感中的应用。以下是文章的核心内容整理:
研究背景
• NIR-II荧光成像的优势:与传统的可见光和近红外一区(NIR-I)成像相比,NIR-II(900-1700 nm)荧光成像具有更深的组织穿透能力、更低的自荧光和更高的信噪比(SBR),适用于体内生物过程的高对比度成像。
• 现有NIR-II探针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数NIR-II小分子探针缺乏通用性和稳定性,主要是因为缺乏可光学调节的基团。现有的NIR-II探针主要基于BODIPY骨架和花青素骨架,但存在合成复杂、稳定性差等问题。
研究目的
• 开发新型NIR-II染料平台:设计一种具有可光学调节基团(如羟基或氨基)的NIR-II染料平台,以实现体内检测的通用性和稳定性。
研究方法
• NIRII-HDs的设计:通过替换O-HD染料中的吲哚杂环为1,4-二乙基十氢喹啉(DQ)苯并吡喃基团、引入苯甲酸基团以及调节酚羟基的pKa值,开发了新型的NIR-II染料NIRII-HD1至NIRII-HD5。
• 性能优化:通过实验验证了NIRII-HD5的光学性能(如适当的pKa值、高稳定性和高NIR-II亮度),并基于NIRII-HD5设计了三种靶向激活型NIR-II探针,分别用于检测活性氧(ROS)、硫醇(如GSH)和酶(如碱性磷酸酶,ALP)。
实验结果
• 光学性能:NIRII-HD5表现出最佳的光学性能,其最大发射波长为895/936 nm,荧光量子产率(Φ)为0.28%,斯托克斯位移为41/82 nm,pKa值为6.5。
• 稳定性测试:NIRII-HD5在生理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即使在存在HClO和ONOO⁻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稳定。
• 体内成像能力:NIRII-HD5在小鼠模型中实现了深组织成像,其成像深度可达5 mm,远超过O-HD的2 mm。
• 靶向激活型探针的应用:
• NIRII-HD5-ONOO⁻探针:在LPS诱导的小鼠淋巴炎症模型中,成功检测到ONOO⁻的产生。
• NIRII-HD5-GSH探针:在4T1肿瘤小鼠模型中,通过检测GSH水平,实现了肿瘤淋巴转移的可视化。
• NIRII-HD5-ALP探针:在小鼠中成功区分了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
关键结论
• NIRII-HD5的通用性:NIRII-HD5作为一种新型的NIR-II染料平台,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稳定性,能够通过简单的羟基修饰设计多种靶向激活型探针。
• 体内应用潜力:基于NIRII-HD5的探针在体内成像中表现出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能够可靠地检测不同疾病模型中的生物标志物,为NIR-II成像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工具。
研究意义
• 本研究开发的NIRII-HDs平台为设计新型NIR-II荧光探针提供了通用方法,有望推动NIR-II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和临床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