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从娘子关到未来:一名晋籍学子的能源报国梦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我的家乡山西阳泉,有一座沉默的坐标——娘子关电厂。它矗立于太行山麓、桃河之畔,曾以巨大的冷却塔和日夜不息的轰鸣,为华北电网注入强劲动能,点亮过千万家庭的灯火,也见证了我父辈的青春与汗水。于我而言,它不仅是山西作为“中国动力源”的时代缩影,更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书写着能源与国家命运的深刻联结。

  娘子关电厂的建设与发展,映照出山西乃至整个中国的一段能源奋斗史。它曾代表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的技术进步,承载着“能源安全”的使命与光荣。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以煤为基的能源结构也带来了生态压力与发展困境。曾经的“辉煌之火”必须走向“绿色之变”,这是时代交给山西的考卷,也是一场关乎未来的能源革命。

  山西的能源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一条必经之路。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正坚定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着力实现从“一煤独大”到“多能互补”、从“黑色依赖”到“绿色多元”的战略转变。其方向清晰而坚定:

  首先,是传统能源的绿色升级。大力推进煤炭智能开采、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煤电+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让“黑色黄金”焕发“绿色生机”。与此同时,积极布局煤层气、致密气等清洁能源开发,夯实能源压舱石的作用。

  其次,是新能源的跨越发展。山西不仅是“煤都”,也是风、光资源富集之地。依托晋北风电基地、光伏领跑者基地建设,山西正全力打造“风光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系统。我看见,在昔日的矿区沉陷区、荒山坡地上,光伏板阵列如蓝色的海洋般铺展;在雁门关外,风力发电机如白色森林般迎风转动。它们不仅是新电源,更是新景观、新希望。

  第三,是能源体系的智慧重构。构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的智慧能源系统,发展虚拟电厂、能源大数据平台,推进电力市场改革……山西正努力跳出单一供能角色,向着绿色、柔性、智慧的现代能源体系迈进。

  作为一名从阳泉走出去的学子,我深深期盼着我的家乡在这场深刻变革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我期盼阳泉——这座“中共创建第一城”、曾经的“煤铁之乡”,能够抓住能源革命机遇,大力发展储能、氢能、能源数字化等新兴产业,推动高载能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阳泉路径。我期待看见更多的阳光照亮矿区重生,更多的绿电驱动城市发展,更多的创新人才回到这片热土。

  而今,我在华北电力大学这所“电力黄埔”中学习,我的专业、我的视野、我的理想,无一不与能源息息相关。在实验室里,我钻研智能电网的运行控制;在课堂讨论中,我思考“双碳”目标下的技术路径;在行业动态中,我关注着家乡山西和整个能源行业的每一点进步。我深知,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能源转型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从山西走来,身上带着煤铁时代坚韧务实、负重前行的精神基因;我在华电成长,心中装着“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电力报国情怀。我愿做一名“驭能者”,以所学为刃,投身于这场波澜壮阔的能源变革——无论是攻克新能源并网的技术瓶颈,还是参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无论是推动传统能源清洁化,还是探索智慧能源新模式。我的理想,就是让家乡的天更蓝、水更清、能源结构更绿色,让祖国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娘子关的江水长流,太行山的雄风不止。能源报国,于我而言,是使命,是理想,更是一份薪火相传的家园深情。我愿以青春为笔,以汗水为墨,和我的家乡、我的祖国共同书写——那一篇属于新时代的、光明而可持续的能源篇章。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