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潜江市与监利市暑假社会实践团走进潜江市,先后探访湖北虾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虾谷(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聚焦虾稻全产业链发展现状,深入探究"双水双绿"模式下产业融合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成效。
智能化加工赋能:一粒米里的产业升级
清晨的湖北虾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转声勾勒出现代农业的繁忙图景。实践团在公司负责人带领下,参观了虾乡稻米全流程加工产业链:气动胶辊砻谷机精准完成壳米分离,色选机按色泽体态对米粒分级,抛光机赋予稻米温润光泽,从加工到包装、搬运的全环节均由机械臂协同完成,大幅降低人工成本。
公司张总为团队成员讲解大米生产线 梁伶子摄
据介绍,该公司以虾稻共作模式为基础,秉持"为种者谋利,为食者造福"宗旨,通过"四联战略"(产业与大学联动、产品跨界域联合、品牌与名牌联姻、厂家与商家联盟)推动发展,构建起"企业创品牌、农户增收入、环境得保护、食者享安心"的四方共赢格局。目前,公司已打造"虾乡稻"高品质大米、"虾乡"精品名牌大米和"虾咪"甲壳素大米等系列产品,全力冲刺"中国生态大米第一品牌"目标,其物联网产时监控体系与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为农产品加工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虾乡公司厂区 梁伶子摄
全链集群驱动:一只虾撬动的百亿产业
午后,实践团来到位于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的中国虾谷——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作为全国最大小龙虾交易中心、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该园区被纳入湖北省委、省政府"虾十条"政策重点扶持范围,其小龙虾交易流通量稳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标志石 梁伶子摄
在观景台俯瞰,冷链车有序穿梭,交易大厅电子屏实时更新全国行情,检验检疫区的蓝光下每只小龙虾均附带"身份标识",构建起覆盖收购批发、检验检疫、物流配送、冷链仓储、信息发布、孵化培训、农旅基地的全产业链体系。据了解,园区年均交易额超100亿元,配送小龙虾约20万吨,累计开展技能培训超4万人次,直接带动2万人就业、10万余人增收,通过"互联网+小龙虾+流通+终端+服务"的融合模式,有效破解了产业供应链痛点。
工作人员为团队成员讲解产业园布局 梁伶子摄
值得关注的是,园区依托1850亩农旅融合基地,联动虾—稻核心示范区、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资源,打造集"赏、玩、吃、住、游"于一体的小龙虾特色体验综合体,推动一二三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潜江龙虾产业的综合产值与市场竞争力。
此次潜江之行,实践团通过实地探访感受到虾稻产业从种植到加工、从流通到文旅的全链条创新活力。潜江以"虾稻共作"为起点,构建起生态与经济协同、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其经验不仅印证了"双水双绿"模式的实践价值,更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实践团成员蔡依琦表示,将把此次调研成果转化为理论思考,为农业全产业链升级与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智慧。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潜江市与监利市暑假社会实践团 蔡依琦
图片|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潜江市与监利市暑假社会实践团 梁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