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智汇新港实践队在新港社区开展的“科普跃动童心探趣”系列实践活动顺利结束。此次活动以“理论普及+精神传承”为核心,借助精神传承、知识宣讲、创意实践、趣味互动几大模块,把前沿科技讲解与西迁精神教育深度融合,在几十余名社区儿童心中播下科学与爱国的种子。
一、西迁精神宣讲: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教育
西迁精神宣讲作为首个板块,以“一次特别的‘搬家’”为切入点,系统讲解1956年西安交大从上海迁至西安的历史。实践队通过老照片、地理示意图等素材,阐释1500公里迁徙中“爱国、奋斗、奉献、创新”的西迁精神,对比西迁时期与当前的教学条件,具象化精神内涵。
二、知识宣讲:前沿科技的通俗化传播
作为理论普及核心的知识小课堂,围绕“神奇的外骨骼”“妙趣仿生学”“机器故障诊断”三大主题展开。
在“神奇的外骨骼”课堂上,实践队员先以“钢铁侠盔甲”为引子,结合古罗马战士盔甲、小乌龟硬壳的对比,讲解外骨骼功能;此后通过动画演示、实物展示等方式介绍外骨骼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讲解其在医疗康复、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妙趣仿生学”环节以“自然启发科技”为主线,队员讲解蝙蝠回声定位原理如何启发雷达发明,老鹰与飞机的流线型设计,讲解仿生学起源与应用,并引用“鲁班造锯”故事增强理解。“机器故障诊断”课堂则更贴近生活,队员用玩具车模拟故障场景,引导孩子们排查问题,同时穿插主题以“自行车掉链子”“台灯不亮”等生活实例,类比“医生看病”讲解诊断逻辑,介绍振动传感器、热成像仪等工具。宣讲过程中,队员通过清晰演示文稿、视频等多种方式、反复讲解确保儿童理解,实现前沿科技知识的有效传递。
告诉孩子们“解决问题需要科学知识”。整个宣讲过程中,队员们始终保持温和语气,面对重复提问耐心重复讲解,板书字迹工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清晰易懂。
三、创意工坊:动手实践中的科学启蒙
作为理论宣讲延伸的创意手工坊,通过“3D打印绘画拼装”“手工3D全息投影仪”“液压挖掘机模型展示”三个项目,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深化理解,队员们全程陪伴指导,展现出高度的责任心。
在3D打印绘画区,孩子们自由创作,实践队员巡回指导,针对打印速度、材料使用等问题逐一示范,发现有孩子操作不当时,便弯腰手把手调整角度,轻声讲解。
“手工3D全息投影仪”制作现场,孩子们专注于折叠塑料片,队员们分组协助,对动作较慢的孩子给予额外指导,用通俗语言解释“光的反射”原理。“液压挖掘机模型展示”环节,队员们提前调试好所有模型,确保每个零件都能正常运作,讲解时特意放慢语速,配合手势演示,让孩子们清楚看到“液体压力如何带动机械臂”,并鼓励孩子们轮流操作,对操作不当的地方及时纠正。
四、趣味运动:协作互动中的精神延伸
作为实践收尾环节的趣味运动会,以“两人三足”“乒乓球传递”“拔河比赛”为主要项目,延续“知识+精神”的融合思路,在运动中强化团队协作意识,展现队员与孩子们的良好互动。
“两人三足”项目中,队员们提前演示绑带方法,反复强调“步调一致”的重要性,告诉孩子们协作的意义。“乒乓球传递”环节充满欢乐,孩子们用勺子托球奔跑,不时出现球掉落的情况,立刻捡起重来。队员们在旁观察,适时讲解“惯性原理”,同时引导孩子们互相提醒“慢一点更稳”。拔河比赛中,实践团队与孩子们的较量传递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关联西迁时期的协作精神。
整个运动会过程中,队员们始终保持耐心,在指导动作与处理突发情况,都展现出高度责任心。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与队员的细致引导形成良好互动,让运动不仅是体能锻炼,更是精神教育的延伸。
五、实践总结:精神与知识共筑育人实效
本次实践活动以“理论普及+精神传承”为主线,通过三大模块的有机衔接,实现了多重育人实效。从策划角度,将西迁精神融入科技宣讲,让孩子们既学到知识,又理解精神内涵,避免了理论普及的空洞化;意义延伸方面,覆盖科技、历史、体育等多领域,助力儿童全面发展。
实践队员表示:“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让我们深受鼓舞,他们的提问也推动我们更深入思考如何将专业知识与精神传承结合。”
此次实践活动的结束,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正如西迁精神所倡导的“扎根西部、服务国家”,实践队员将继续让知识传播与精神传承相互促进,在更多孩子心中种下科学与爱国的种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