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传承遇见AI未来!让传统文化与科学梦想齐飞!
指尖传承遇见AI未来!让传统文化与科学梦想齐飞!
烟台大学——孙胤哲
当非遗剪纸大师的巧手剪开千年时光,当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在课堂掀起一角,再辅以大气压强的震撼亲历——社会实践日,为孩子们铺就了一条连接古老智慧与尖端科技的星光大道!快跟随镜头,感受传统与未来交织的奇妙课堂!
第一节课的铃声,如同开启宝藏的秘钥。当剪纸非遗文化传承人带着红纸与剪刀走进教室,孩子们清澈的眼眸瞬间被点亮。
一张红纸的千年故事:传承人奶奶指尖翻飞,伴随着娓娓道来的历史:从祈福纳祥的窗花,到寓意吉祥的生肖,从北方粗犷的“抓髻娃娃”,到南方细腻的花鸟虫鱼。孩子们惊叹于“锯齿纹”、“月牙纹”这些小小符号里蕴藏的智慧,原来每一道剪痕都是先民对美好生活的深情吟唱。
理论浸润心灵,实践方能刻骨铭心。第二节课,红纸与剪刀分发到每个孩子手中,教室瞬间化作创意工坊。
从笨拙到绽放的奇妙旅程: 起初,折叠的困惑、下剪的犹豫在所难免。但在传承人手把手的点拨下——“对折要压平,剪弧线要慢转”——孩子们渐入佳境。专注的小脸微微泛红,剪刀的“咔嚓”声汇成悦耳乐章。当小心翼翼展开作品的瞬间,无论是一颗略显歪扭的五角星,还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小兔子,成功的喜悦与创造的骄傲都写满了每张小脸。窗台上很快被形态各异的剪纸作品点缀,古老的技艺在稚嫩的指尖重新焕发生机,这或许就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
课堂气氛在第三节迎来核爆级升温——认识人工智能(AI)!这节让孩子们翘首以盼、日日追问的“明星课”,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老师,AI比奥特曼还厉害吗?”——最天马行空的期待: 当老师展示AI如何识别图片中的恐龙、翻译外语、甚至创作诗歌时,孩子们的小嘴张成了“O”型。
“AI助手,请讲个成语故事!”——沉浸式互动体验: 孩子们通过简单指令与教育类AI助手对话,让它讲故事、解数学题、甚至生成一幅“未来校园”的图画。亲手“指挥”AI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让教室沸腾。
“机器也会学习?”——初探AI的奥秘: 老师用生动的比喻解释“机器学习”——就像教小宝宝认苹果,看多了就记住了!孩子们尝试给AI“喂”不同图片训练它识别猫狗,当AI成功认出“新朋友”时,掌声雷动。更重要的是,老师引导思考:“AI这么聪明,它会完全取代人吗?” 一场关于“人类智慧与机器协作”的童言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课程的压轴高潮,来自一场穿越三百五十年的科学盛宴——马德堡半球实验!
穿越时空的“拔河”赛: 老师首先用动画重现了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的盛况:十六匹马都难以拉开抽成真空的两个铜半球!孩子们瞪大眼睛,满脸不可思议。理论太抽象?那就让身体来感受!
“一二三,用力拉!”——亲历大气压的洪荒之力: 当两个小小的模拟半球被抽气泵紧紧“吸”在一起,真正的挑战开始!孩子们分成两队,化身“小马驹”,紧握绳索,小脸憋得通红,双脚用力蹬地,喊着号子拼命向后拉!“加油!加油!”的助威声震耳欲聋。然而,小小的半球纹丝不动,如同被无形的巨手牢牢按住!
“哇!空气的力量这么大!” 当老师轻轻旋开气阀,随着“嘶”的一声进气,半球应声而开。刚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撼动的“铁壁”,此刻轻松分离。这震撼的对比,让“大气压强”这个抽象概念,化作孩子们心中无比真实、永生难忘的力量体验。 科学的神奇与严谨,在这一刻深深烙印。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