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走进国家图书馆,探秘“自习战场”背后的功能之变——首经贸学子暑期实践记录

 盛夏的国家图书馆,既有埋头苦读的学子,也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近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功能变调团队”的6名学生在这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社会实践。他们不是来看书,而是带着问卷和记录本,走进读者中间,实地调研国家图书馆从传统“书香殿堂”向现代“自习战场”的功能转变。
 
一线访问:捕捉真实声音,还原使用场景
 
   “您通常来国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您认为当前图书馆的空间资源配置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在国家图书馆的阅览区、休息区甚至户外广场,首经贸大学的学生不断与读者交流,认真记录每一条反馈。


▲图为首经贸同学与读者进行访谈,交流国图相关看法与建议
 
   队员们分组行动,有的发放问卷,邀请不同年龄、职业的读者填写;有的则与读者展开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图书馆功能转型的真实感受。会计学院的姜月涵表示:“我们想倾听读者最真实的声音,捕捉国家图书馆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角色变化。”

▲图为首经贸同学在国图外开展问卷调研,收集读者反馈
 
政策呼应:不只是自习室,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沿”
 
   本次调研紧扣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的要求,聚焦国家图书馆如何适应公众日益增长的学习空间需求。在数字化阅读与线下深度学习并存的今天,图书馆的功能已不再局限于藏书与借阅,更成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学习空间。
 
   “越来越多的人把图书馆当作‘自习室’,这既是一种现象,也提醒我们公共文化服务必须与时俱进。”财政税务学院的任施羽在访谈后感慨道。
 
青年视角:在实践中读懂社会,于调研中履行责任
 
   这次活动不仅是学术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社会课”。通过实地走访和面对面交流,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公共文化机构在适应社会需求中所做出的努力与面临的挑战。“这一次我们不再是‘使用者’,而是‘观察者’和‘建言者’,这种感觉很不一样。”金融学院的王羽凝说。
 
   从静阅书香到座无虚席,国家图书馆的功能之变,折射的是全民学习热情的高涨和对公共文化空间更高的期待。首经贸学子用一场扎实、真诚的暑期实践,让我们看到年轻一代不再是社会的“旁观者”,而是主动走进现实、理解中国、参与建设的行动者。这样的实践,虽微小的却有意义——它让政策落地有了温度,让青年成长有了厚度。
    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姜月涵
    发布时间:2025-08-2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河南工业大学周口红色文化宣讲
  • 本项目以“溯源周口文脉,讲好时代故事”为使命,通过系统化、创新性的宣讲策略,深度挖掘并整合周口文化资源。我们将组建由文化学者、
  • 08-24 关注:5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