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2025年暑期,龙岩学院“薪火新程”实践队紧扣“学思践悟新政策,红色基因启新程”主题,以校际联学凝聚共识、实地调研追溯根源、文献梳理深挖内涵的多维途径,在闽西红土大地上探寻资助育人的历史脉络与时代价值,为新时代学生资助工作注入红色动能。
一.校际联学聚合力,共绘资助育人新蓝图
7月2日,龙岩学院“薪火新程”实践队与闽江学院学生资助实践队开展专题联学活动,将“红色基因传承”与“资助育人机制创新”两大议题深度融合,展开思想碰撞与经验交流。队员们在研讨中达成共识:学生资助绝非单纯的经济帮扶,更是精神引领与价值观塑造的重要载体——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正是激励学子成长成才的精神财富;青年大学生既要以资助政策为支撑完成学业,更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诠释“受助、感恩、奋进、回馈”的成长路径。
图 1:两校实践队学生展开热烈讨论
二.红土溯源寻根脉,解码助学传承的精神密码
7月4日至5日,实践队走进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闽西革命旧址群等地,沿着历史脉络系统梳理闽西地区“崇文重教、助学兴邦”的文化传统。从古代宗族设立“学田”保障寒门学子读书权利,到苏区时期红军与群众携手兴办“列宁小学”、推行免费教育,再到抗战时期侨胞跨越山海捐资兴学、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逐步构建覆盖全学段的资助体系——闽西大地上,助学兴教的基因从未断裂。队员们在开国将军捐出津贴办学的手稿前驻足,在侨领捐赠校舍的老照片前沉思,深刻认识到这些鲜活的历史素材即是鲜活的育人素材。
图 2:实践队队员了解闽西红色教育历史
三.长汀研学悟初心,激活教育报国的时代担当
8月14日-15日,实践队赴长汀县开展深度调研,在红色旧址中感悟教育的使命与力量。在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队员们结合实物史料与文献记载,重温苏区时期“教育为革命服务、为工农服务”的办学宗旨,深入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普及教育、扫除文盲”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这一论断的历史渊源。在厦门大学长汀旧址,队员们聆听抗战时期厦大师生“弦歌不辍、读书救国”的故事——即便在战火纷飞中,师生们仍坚持办学,用知识守护民族文脉,用教育点燃救国希望。这份“教育报国”的赤诚,让队员们深受触动:新时代的资助工作,不仅要保障学子“有学上”,更要引导他们“上好学、立大志”,让“报国情怀”成为青年成长的精神坐标。
图 3:实践队队员在国立厦门大学长汀旧址前合影留念
图 4:实践队队员聆听讲解员讲解
四.青春力行续华章,书写红色资助育人新答卷
为期两个月的实践调研,让“薪火新程”实践队不仅了解了闽西红色资助资源的大致情况,更明晰了新时代资助育人的“方向”。队员们提出,要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一方面,深度挖掘闽西革命先辈、侨胞、乡贤的助学故事,打造“红色资助育人案例库”,让历史素材成为资助育人的生动教材;另一方面,创新资助政策宣传形式,通过“红色研学+政策宣讲”“革命故事+资助解读”等方式,让国家资助政策走进乡村学校、走进困难家庭,让党和政府的温暖与红色精神同频共振。
实践队队长表示,未来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持续推动“红色文化+资助育人”深度融合,既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也做资助政策的“宣传员”,更做青年成长的“同行者”——让红土大地上的助学精神薪火相传,让更多学子在红色滋养与政策保障下,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