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语”你同行,方韵传情——山东师范大学“方言寻根·薪火相传”实践团以青春守护地域文化根脉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方言寻根·薪火相传”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9-05    阅读:
  为积极响应国家文化传承战略号召,激发青年学子以专业热情投身地域文化保护,助力守护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根脉,近日,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方言寻根·薪火相传”实践团,奔赴山东、广东、云南、四川、贵州等多省份的乡村与社区,精心选取11个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点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方言文化守护行动。团队通过走访高龄老人、录制方言素材、开展线上调研等方式,为濒危方言文化“留声存档”,以青春力量奏响地域文化传承的激昂乐章。

  “方言寻根”实践团成员在山东省济宁市进行实践  张欣雨摄
  在山东烟台莱山区,实践团成员围坐在田间地头,与72岁的张大爷亲切交流。“张爷爷,您刚才哼的《月光光》童谣,以前是怎么教给孩子的呀?”成员们耐心引导,同时用手机认真录制音频、拍摄视频,同步记录下“波螺(海螺)”“杠赛来(非常好)”等特色词汇的发音与含义,不放过任何一个珍贵的文化细节。
  
  团队成员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学习特色童谣  陈鑫摄
  在广东潮州湘桥区,队员们跟着68岁的陈奶奶认真学习“食茶(喝茶)”“胶己人(自己人)”等日常用语,并仔细梳理出20组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词汇表,为方言的传承与普及搭建了桥梁。而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队员们更是深入挖掘,特别记录了白族话“饭吃了(吃了饭)”的宾语前置语法特征,填补了团队对少数民族方言记录的空白,让白族独特的语言文化得以更好地留存。
  
  团队成员学习贵州布依族方言  班智慧摄
  为全面掌握方言传承现状,实践团同步开展了线上调研。团队精心设计了涵盖“方言掌握程度”“使用场景”“传
  承意愿”等维度的问卷,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发放。累计回收有效问卷150余份,这些问卷数据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方言传承面临的严峻形势。
  数据显示,60岁以上群体方言使用率超90%,他们对方言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熟练的运用能力。然而,18-25岁群体仅32%能完整使用方言,“家庭用语普通话化”“学校缺乏方言教育”成为制约方言传承的主要因素。这一数据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方言传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守护方言文化的决心。
  “以前觉得方言是‘老古董’,走访后才发现,一句‘俺想你了’里藏着爷爷奶奶的乡愁,一段方言童谣记录着老辈人的童年。”实践团成员张嘉兴在整理山东临沂方言素材时感慨万千。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仅记录下了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更感受到了方言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文化情感和历史记忆。每一次与老人的交流,都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交融,让成员们对方言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团队成员记录云南白族方言词汇  陶曼曼摄
  截至目前,团队已收集各地方言录音累计超120分钟,整理特色词汇对照表150余组。这些珍贵的素材是团队辛勤付出的结晶,也是方言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后续,团队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这些素材制作成3-5分钟的方言微课短视频,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发布,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吸引更多人关注方言文化。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我们希望通过记录与传播,让更多人看见方言背后的历史与情感。”实践团指导老师表示,接下来团队将继续完善方言素材数据库,推动调研成果与地方文化保护部门对接,让青春实践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文化纽带,为守护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