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家,大学生资讯发布平台
大学生之家

山东大学“乡约齐鲁”实践团深耕齐鲁大地 探寻乡村振兴“四维共振”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10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乡约齐鲁”实践团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文旅农商四维共振”发展模式,近日,山东大学“乡约齐鲁”打造乡村振兴“金名片”调研服务团赴东营、青岛胶州等地开展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先后走访“稻乡蟹缘”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艾山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等6个产业园区,访谈农户、非遗传承人等,依托12份一手访谈资料,以青春视角挖掘山东乡村振兴的特色经验与创新路径。

        在东营垦利“稻乡蟹缘”乡村振兴省级示范片区,实践团解锁了“生态农业+文旅融合”的发展密码。片区内“稻蟹共生”模式尽显生态智慧——水稻为大闸蟹提供天然遮阴与饵料,大闸蟹排泄物又为水稻施肥,既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又实现 “一亩双收”。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该模式下大闸蟹通过“电商+商超+餐饮”多渠道销售,年销售额稳步增长。而连片稻田绘制的“乡村振兴”主题稻画,更成为文旅新地标,年均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真正让“粮田”变“景观”,让“农品”变“商品”。

       走进青岛艾山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实践团感受到“特色产业+全域联动”的强劲动能。曹家庄村以“留住乡土味,升级舒适度”为理念,将青砖黛瓦的传统民居改造为配套智能卫浴、咖啡厅的精品民宿,2024年仅民宿与餐饮就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成为青岛城区居民周末度假的“后花园”。片区核心的艾工坊则依托艾山优质艾草资源,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体验”全产业链,开发艾条、精油等20余种产品,线上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优先吸纳56名留守村民就业,人均增收1.2万元/年。与之联动的生态采摘园采用有机种植模式,推出“采摘+养生体验+民宿住宿”套餐,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形成“一村一景、一业一链”的融合格局。

        在面临传统产业转型挑战的青岛胶州李哥庄镇,实践团见证了“守正创新+科技赋能”的破局之路。镇内黑陶博物馆藏着胶州非遗的“甜蜜烦恼”——黑陶制作需经10余道工序,却因收益低、传承人老龄化面临失传风险,实践团现场记录技艺细节,为后续非遗活化建议收集一手资料。转型亮点集中在上合美谷产业园区,通过引入年轻设计团队,运用3D建模技术推动传统假发制帽产业向“美业套餐”升级,国潮刺绣帽年销量突破5万顶,研发周期缩短90%。园区内的上合美谷植物工厂,山东首个4.0升级版农业项目,7600平米厂房采用垂直种植技术,LED可调光谱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切换红光、蓝光,节水效率达90%(仅为大田农业的1%、大棚农业的10%),日产量350公斤的乙肝菜(富含花青素)通过商超与电商销往全国,AGV智能机器人分高区、低区负责上下架育苗,农残检测为零,年销售额1500万元。

       此次实践,团队不仅提炼出“文旅+农业”“传统升级”“科技赋能”三类可复制的乡村振兴路径,更形成涵盖非遗传承、产业转型等领域的 12条具体建议。实践团负责人刘牧晨表示,后续将完善调研数据形成正式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并通过校园宣讲、新媒体传播等形式,让更多青年了解乡村振兴实践成果,为打造更多山东乡村振兴“金名片”注入青春力量。(王子然、李韶涵)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