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乃医学之基石,真理藏于细节之中。”没有人体解剖学的根基,现代医学寸步难行,没有对解剖细节的追求,医学真理也难以明了。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医疗咨询服务队“解密人体,标本制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日在浙江省自然博物馆研学,本次参观经历,让团队成员们在复习解剖知识的同时感受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并深刻体会到了医学的庄严与生命的奥秘。
(团队成员合照)
本次“解密人体,标本制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重点参观了位于浙江省自然博物馆二楼的青春教育展览馆,真实的人体结构层次、血管神经的精密分布,使书本上的平面知识转化为立体认知,让团队成员们直观地认识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在青春教育展览馆中,最突出的是性知识的科普,性是人类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的性教育不仅能促进身心健康,还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性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身体结构、生理变化和生殖健康,减少因无知导致的焦虑和误解,青少年在青春期接受科学的性教育,能更好地应对身体变化,避免因错误认知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团队成员参观人体标本)
在青春展览馆中,给团队成员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是两具大体老师。“一具遗体,是医学生翻开的第一本教科书。”在医学教育的漫长征途中,大体老师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他们以最无私的方式,跨越生与死的界限,成为了医学生成长道路上最沉默却最为深刻的导师。
“死亡并非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当心跳停止,呼吸沉寂,大多数生命的旅程便画上句号。但大体老师选择以最沉默的方式延续自己的价值。他们的身躯不再温暖;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铭记,却会以最深刻的方式镌刻在医学发展的长河中,他们教会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如何被赋予意义。
遗体捐献,是医学进步的基石,却仍然面临传统观念的桎梏,许多人忌讳谈论死亡,却未曾想过,自己的选择或许能够挽救无数家庭的希望。若我们终将归于尘土,何不让身躯化作照亮医学的星光?若死亡不可避免,何不用它托举起更多生命的可能性?
浙江省自然博物馆中的人体标本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人体结构的认知,更让我们对生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看着展示柜中精心保存的器官标本,我们不禁思考;这些曾经都是鲜活生命的一部分,如今却成为医学教育的无价之宝。这种震撼程度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八个字的千钧重量。在未来的行医路上,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必将指引我们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