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趣味财商课,赋能青春金融力

  在人民银行、教育部等部门联合推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着力提升青少年金融素养的政策指引下,为助力8-12岁青少年学习财商知识,理解劳动价值,7月8日至13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钱途无忧”实践队携手青岛西海岸图书馆,开展财商教育课程活动,为孩子们金融成长之路添彩赋能。
  活动筹备阶段,实践队积极联动青岛西海岸图书馆,一方面精心规划课程内容,从货币起源到商业模拟运营、金融风险防范,构建贴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财商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在物资筹备上做足准备,精心挑选丰富虚拟货币等教具,力求通过趣味互动,带孩子们开启财商探索之旅。

  孩子们积极参与韦佳琪摄
  课程伊始,孩子们“古代贝壳当钱,弄丢贝壳算丢钱吗?”的提问,让实践队明确以深入浅出方式传递财商知识。成员们从货币起源切入,手持贝壳教具讲解:贝壳因稀有且易保存,最早被当作货币使用。这时,调皮小宇举手提问“那我把家里的贝壳都找出来,能买好多玩具吗?”,实践队成员趁热打铁,引导大家对比“古代贝壳”与“现代纸币”,还以校园小卖部买零食为例解释:“一块巧克力卖3元,是用纸币代替贝壳完成价值交换。”
  为让“价值”概念更直观,实践队设计“创意零花钱规划”活动:孩子们先用彩笔画出“想买的东西”,既有新款手机、卡通贴纸,也有给妈妈的护手霜;再标注“需要的东西”,比如作业本、跳绳。活动中,抱着一堆“战利品”的小嘉懊恼表示:“原来冲动买‘想要’的,会导致‘需要’的钱不够花啊!”

  实践队成员讲课杜宝怡摄
  孩子们初步意识到“需要”与“想要”区别后,实践队设计了“小店设计大赛”小游戏,引导学会平衡二者。活动中,孩子们化身“小掌柜”,全流程模拟商业运作。分享萌宠店计划的小朋友坦言:“以前买东西只看喜不喜欢,现在明白定价得考虑成本和需求。”参与课程的王梓菱小朋友课后感慨:“原来爸爸妈妈的钱不是手机里变出来的,是每天早出晚归用汗水换来的,我以后一定理性消费!”

  孩子们参与实践小游戏韦佳琪摄
  此外,实践队结合当下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设计常见诈骗手段情景剧模拟环节。“快看!扫码能领游戏皮肤,只要输个付款码……”小睿举着模拟手机兴奋大喊,手指刚要点确认键,被实践队成员拦住:“先仔细看看,这会不会是陷阱?”随后“领皮肤”页面弹出“扣款999元”提示,小睿虚拟资金瞬间“损失”,急得直拍桌子:“我就想要个皮肤,怎么会这样!”紧接着实践队展开了“金融安全卫士”挑战,孩子们需在假客服诈骗、虚假中奖链接等场景中“排雷”。小睿化身“侦探”,紧盯着“转账解冻账户”的信息反复琢磨:“真的客服会让我私下转账吗?”成功识破骗局后,他抱着实践队成员蹦跳:“原来付款码不能随便给别人,数字世界里的坑,比现实中还多呢!”从亲身体验“踩坑”到学会主动“避坑”,真实案例让金融安全意识扎根孩子心里。
  谈及此次财商课程,青岛西海岸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示:“这类活动把财商知识变得好玩又好懂,孩子们学得开心,也真能学到东西,对培养他们金融素养帮助很大。”未来,实践队将继续优化课程体系,走进更多社区、校园,助力青少年树立正确财富观,用财商智慧护航成长,为培育新时代金融素养合格公民持续发力。

  志愿者与孩子们合照韦佳琪摄
    来源:李温馨、王凤丽
    发布时间:2025-08-29    阅读: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总结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