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时曾言:“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贡献,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要把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碾庄战役作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关键作战,以其惨烈的战斗过程、重大的战略意义和英勇的军民抗战精神,成为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座丰碑。这个暑期,实践团队来到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碾庄小镇,通过实地走访、访谈调查,重回当初战场,唤醒红色记忆,旨在以青春之力赋能红色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
一、走进红色展馆:学习碾庄战役革命故事
实践团队首站抵达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一入正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矗立眼前,碑的正面有刘少奇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镏金大字;左面是刘伯承同志的题词“淮海战役先烈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右面是陈毅同志的题词“淮海战役牺牲将士永垂不朽”;背面是中共邳县县委撰写的碑文。碑体上方各镶一枚红色五角星,“支前”、“战斗”、“冲锋”、“胜利”四座大理石浮雕围绕四面。再往里走,便是一片松柏林荫处,3600多名烈士长眠于此,每年清明,不少民众到此纪念先烈。景区内粟裕广场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纪念墓,依照粟裕将军遗愿,撒放在碾庄。纪念馆以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画面,真实地再现了碾庄圩战斗的全景,分别陈设战略决策、围歼分割、“浴血碾庄”、人民支前四个展区,馆内有VR技术重现支前民工抢修运输线、炊事员“三快”送热食的场景;互动展区让游客体验推独轮车、碾米磨面,沉浸式感受“人民的胜利”的深刻内涵。
二、寻找历史遗迹:触摸碾庄圩的血火记忆
根据战役形势图,小组成员决定对在田野村庄间寻找当初的战争遗迹,重回历史战场。在碾庄南门遗址处,迟浩田将军题写的碑文仍清晰可辨,这里曾是当年黄百韬进入碾庄的入口;还发现了位于尤湖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击中黄百韬遗址”,另发现大牙庄、小牙庄、韩庄等战斗纪念碑。调研发现,这些承载厚重历史记忆的遗迹多散落田间,保护状况亟待改善。
三、深挖民间记忆:口述史中的“民心伟力”
实践团队深入村庄走访,通过口述史的方式记录下当地村民珍藏的红色记忆。在尤湖村走访时,队员们遇到一位正在田间劳作的老农。当谈及碾庄战役时,老人放下锄头,神情凝重地说:“烈士陵园里安葬的尤湖村英烈最多,他们都是为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虽然我没亲身经历过那场战役,但小时候常听长辈讲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村民们热情地向队员们分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战场故事。一位村民动情地回忆起当年解放军战士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冒着枪林弹雨割取战马肉充饥的感人往事。村里还流传着“黄豆进‘油壶’,死路一条”的民谚,生动地描述了黄百韬兵团在尤湖村陷入绝境的战况。当问及战役对当地的影响时,村民们纷纷表示,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他们的血脉,每年清明,不论男女老少,都会来到烈士陵园纪念英烈。
通过此次暑期实践,团队成员深刻体悟到淮海战役精神的时代价值——军民团结、敢于胜利的信念,正是乡村振兴与红色传承的内生动力。团队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持续探索青年参与红色文化创新传播的实践路径,让碾庄的烽火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