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走进西湾露天煤矿 研学矿卡电铲悟能源担当

7月10日,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一行来到西湾露天煤矿,开启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程。当天,实践团成员在煤矿前辈的带领下,深入作业现场与检修车间,系统学习矿用自卸卡车(矿卡)与电动挖掘机(电铲)的操作原理、作业流程及安全规范,在轰鸣的机械声中触摸能源行业的硬核脉动。
 
“矿卡载重超百吨,转弯半径得精确到半米,不然可能引发边坡安全隐患。”经验丰富的李师傅站在巨型矿卡旁,指着轮胎上的纹路讲解,“你们课本里的‘车辆运行稳定性’,到了现场就是这些实打实的操作细节。”实践团成员围在车身下,仰头可见的轮胎比人还高,车斗挡板上的磨损痕迹,成了最直观的“教材”。有成员追问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李师傅干脆打开驾驶室,指着仪表盘上的压力指针:“下坡时制动温度不能超过250℃,这数据背后是无数次试验总结的安全红线。”
 
移步电铲作业区时,正值一台电铲进行剥离作业。巨大的铲斗在空中划出弧线,精准挖起数十吨岩土,再稳稳卸入矿卡。“电铲的铲斗容积、作业半径,要和矿卡的载重、车斗尺寸严格匹配,这就是你们学的‘采运设备匹配性’。”工程师王前辈拿着图纸对照现场,“现在的电铲都带智能监测,铲斗角度偏差1度,系统就会自动预警。”实践团成员一边记录参数,一边用手机拍下作业画面,准备回去对照课本复盘理论知识。
 
在检修车间,前辈们拆卸矿卡液压管路的场景让成员们驻足。满是油污的双手拧动螺栓时力道均匀,“这根管路的密封性要求极高,哪怕一丝渗漏,都可能导致矿卡在坡道上失速。”老师傅的话让采矿工程专业的张同学深有感触:“课堂上学过液压系统原理,但直到看到前辈们对毫米级误差的较真,才懂‘安全’二字在矿山的分量。”
 
“过去觉得矿卡、电铲只是‘干活的机器’,今天才明白,它们是露天采矿的‘铁臂膀’,更是一代代矿业人智慧的结晶。”实践团成员在总结会上说。此次研学不仅让理论知识落地,更让大家真切感受到,能源报国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藏在每一次精准操作、每一项安全检查里的坚守。
 
接下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西湾露天煤矿,探索更多矿山技术与管理经验,以专业所学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作者:赵万杰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7-1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三下乡】梨香清韵 志愿护航——长青青开展生态保护志愿服务活动
  • “拾遗云岭”实践队怒江行:多维赋能书写担当,共绘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