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领梦者·弘帆”实践团:安全教育进乡村,给儿童成长系上“安全带”
(通讯员 尹妤伊 邵一乐 徐嘉俐)2025年7月9日,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领梦者·弘帆”实践团在月溪镇鸿程社区易地扶贫安置点广场,开展了一场与国家级课题《CEPF青少年应急避险体适能智慧课程》紧密结合的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驻村第一书记潘文军、月溪镇鸿程社区支部书记刘永定、洞口县发展和改革局驻村队员胡鹏飞、洞口县发展和改革局驻村队员邓伟兵、月溪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国槐以及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领梦者·弘帆”实践团指导老师伍艾。活动聚焦防溺水、防性侵、消防避险等核心安全问题,旨在增强当地儿童安全意识与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为乡村儿童成长保驾护航。
图为月溪镇鸿程社区支部书记刘永定发言 李博文供图
活动开场,鸿程社区支部书记刘永定热情致辞,介绍到场嘉宾,现场气氛迅速升温。随后实践团成员周雨澄、闻佳欢结合生动案例与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防溺水及生命安全教育宣讲,为孩子们开启安全知识的大门,让孩子们对安全风险有了初步认知。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展示心肺复苏的流程 李博文供图
随后,“生命守护者:安全教育定向挑战之旅”环节正式拉开帷幕。实践团创新地将防溺水、消防避险、医疗急救、应激反应处理、防性侵及防电信诈骗六大安全知识,巧妙融入定向越野趣味打卡任务,精心设置六个打卡点,以10 - 15名学生为一组,在实践团成员带领下有序参与。

图为参与此次活动的学生列队站好 李博文供图
在防溺水避险打卡点,实践团成员邵一乐、叶俊逸精心策划了知识问答环节,要求孩子们在限定的40秒内迅速回答与溺水救援相关的问题。例如,当问及“发现有人溺水时,正确的应对措施是什么?”时,现场的孩子们积极思考并大声回答:“立即呼救并拨打119或120”。在情景模拟挑战中,他们使用玩具话筒模拟紧急喊话,劝阻同伴不要在河边玩耍,并且认真演示了如何正确地投掷“救生圈”。在应急技能速学环节,孩子们仔细跟随主持人的示范,学习“心肺复苏按压手势”,力求每一个动作都准确无误。而在消防避险打卡点,实践团成员潘剑飞、孔晓锐设计了多个避险关卡,包括障碍绕行、地滚式避险、爬地板捂口鼻式避险以及钻洞避险等,这些项目模拟了真实的火灾现场避险情景。孩子们在挑战中谨慎地绕过障碍物,迅速俯卧并捂住口鼻,快速穿越洞口,仿佛亲历真实的火灾现场,体验着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

图为消防安全教育打卡点的实践团成员 李博文供图
在医疗急救避险打卡点,由实践团成员杨嘉奕和夏梓烜组织的理论问答及实操考核吸引了众多目光。参与的孩子们严肃认真地回答了关于成人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措施、判断心跳骤停的关键指标等问题。在实操考核环节,他们正确地运用无菌纱布进行加压止血,以及使用三角巾或绷带对伤口进行包扎,尽管动作稍显生涩,但态度极为专注。而在应激反应避险打卡点,欢声笑语不断,实践团成员张珺楠和汪逸恒精心设计的“平衡小勇士过木桥”以及“彩圈跳跳乐”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了平衡感。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走过“独木桥”,巧妙地避开“塑料球陷阱”,并按照顺序跳进彩色呼啦圈中,学习在轻度压力下保持镇定。

图为应激反应避险打卡点的学生正在进行反应游戏 李博文供图
在防性侵教育的打卡点,实践团成员徐嘉俐与殷雁儒所开展的“身体安全小卫士”游戏具有深远的意义。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判断所描述动作的安全性,以及面对老师扮演的不同角色提出的要求时,能够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最终,他们齐声宣示“我的身体我做主”,彰显了他们坚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在防电信诈骗的打卡点,实践团成员马赫阳与李亚臻引导孩子们成为“反诈小侦探”,通过分析模拟诈骗电话录音和短信中的陷阱,孩子们努力收集“反诈勋章”。他们认真聆听录音,细致地分析短信内容,识别出“诈骗破绽”,并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从而成为保护自己及家人财产安全的“小卫士”。

图为防性侵教育打卡点的实践团成员 李博文供图
在活动的尾声阶段,鸿程社区支部书记刘永定对宣讲的内容及其成效表示了高度的认可。他特别强调了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倡导社区、学校和家庭之间应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安全问题,并对所有参与者的支持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图为月溪镇鸿程社区支部书记刘永定与其他社区领导、实践团成员以及孩子们的合影李博文供图
据了解,实践团由21名师生组成,他们秉承“服务乡村、助力振兴”的宗旨,连续五年深入洞口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从渣坪、高沙到月溪,不断创新实践“理论 + 实践”的体适能课程,专注于防溺水、交通安全等安全教育领域,累计服务儿童超过290人次。本次活动不仅为月溪镇鸿程社区的孩子们提供了丰富且实用的安全知识,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的活力,助力乡村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