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凤阳小岗村“当年农家”:十八枚红手印,叩开中国农村改革之门

  七月的凤阳小岗村蝉鸣阵阵,村口一排低矮的茅草房在民居房中格外显眼。1978年冬夜,正是在这里,18位小岗村农民在昏暗的油灯下,以“托孤”的勇气在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用最质朴的方式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四十余年后,这座保持原貌的农家院落,已成为承载历史记忆的“改革第一现场”。
  走进“当年农家”,堂屋内斑驳的土墙、缺了口的粗瓷碗、墙角生锈的农具,处处透着岁月的痕迹。玻璃展柜中,复刻的“大包干”契约上,18个红手印虽已褪色,却依然清晰可辨。“签契约时,大家约定‘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要把他们的孩子养到18岁’。”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里每年接待超50万人次。工作日里,常有机关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在此重温入党誓词;周末则挤满前来研学的学生。今年暑期,来自巢湖学院的一名实践团成员蹲在土灶前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历史突然变得鲜活起来了,原来改革就是从这间简陋的屋子起步的。”
  依托“当年农家”的历史价值,小岗村将其与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大包干纪念馆串联,打造“改革之路”红色旅游线路。村民们也借着这股“红色热潮”,在周边开办农家乐、民宿。村民老陈的“红手印面馆”就开在旧址隔壁。
  从破旧农舍到精神坐标,“当年农家”不仅是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更是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如今,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凳,都在无声诉说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改革路上继续前行。
    作者:张若涵    来源:巢湖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广东科技学院 “智润童心” 突击队沙角村支教:用创意课堂守护童
  • 探访“当年农家”:触摸中国农村改革第一粒火种
  • 凤阳小岗村“当年农家”:十八枚红手印,叩开中国农村改革之门
  • 丹凤朝阳,画说传承
  • 丹凤朝阳,画说传承
  • 凤画乃凤阳县民间独有传统绘画艺术,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起源于元末明初,以独特的凤凰造型和热烈的色调为主
  • 07-16 关注:3
  • 追寻领袖足迹,汲取奋进力量——福师院师生走进龙岩长汀开展暑期
  • 走进沈浩故居:在简朴陈设中触摸初心
  • 走进沈浩故居:在简朴陈设中触摸初心
  • 沈浩故居位于小岗村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内,内部陈设简单朴实,保留了沈浩在小岗村任职期间的办公和生活场景。参观者可通过实物展品和历
  • 07-16 关注:0
  • 探索小岗村红色印迹——巢湖学子赴当年农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