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团队于2025年暑期开展“南阳四圣文化研,青春马院实践行”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探访张仲景医圣祠、武侯祠、张衡博物馆、范蠡祠四大文化地标,通过“双维传承”计划解码千年智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医圣祠:溯源中医智慧传承济世仁心
实践团队首站走进南阳医圣祠,系统梳理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与文化遗存。通过研习《伤寒杂病论》石刻、麻沸散配方古籍及仲景书院数字化展陈,团队重点解析其“辨证施治”原则与“治未病”理念。团队创新采用“三融合”模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与中医文化研究相融合,把传统文献考据与现代数字技术相融合,让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相融合。团队通过制作海报、中医药文化科普短视频等方式,将中医进行推广。

图团队成员在南阳医圣祠实地参观学习
武侯祠:解码战略智慧科技赋能文脉
活动中,研究生团队创新实施“双维传承”计划:一方面通过系统梳理《三国志》《出师表》等典籍,运用分类编目法整理文献,形成诸葛亮生平与谋略的完整档案,为智慧文化传承提供扎实史料支撑;另一方面结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提炼诸葛亮“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的决策智慧对现代治理的启示。指导教师范教授指出:“诸葛亮的全面素养与当代青年文理交融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此次实践既是文化溯源,更是对‘两个结合’的生动诠释。”

图团队成员在南阳武侯祠实地探访
张衡博物馆:探秘科技瑰宝践行知行合一
团队深入张衡博物馆,系统研究地动仪、浑天仪等科技成就。一方面通过前往张衡博物馆实地探访,重点考察地动仪模型、浑天仪复原图及《二京赋》手稿,运用AR技术模拟天体运行场景,直观感受“观象授时”的科学智慧;另一方面通过查阅《灵宪》《算罔论》等典籍,结合分类编目法整理文献,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提炼“悬垂摆原理”“八道导槽”等创新智慧,形成“天文-地理-机械”三维知识图谱。双轨并进下,传统科技文明与现代传承路径实现深度交融。

图团队成员在张衡博物馆参观学习
范蠡祠:领悟商道精髓传承诚信基因
在南阳范蠡祠,团队聚焦“商圣”经济思想与商业伦理。活动中,团队深入实地了解古代商船与陶器制作工艺,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提炼“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供需平衡智慧;另一方面通过网络短视频平台进行文化宣传,让典籍文献“活起来”。

图团队成员探寻范蠡故里
此次“南阳四圣文化研,青春马院实践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南阳四圣文化的深度探索与传承,更是一场青春与历史的深刻对话。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学子们,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为南阳四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团队成员们相信,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古老的文化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