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黄三思)近日,无锡学院自动化学院组织的一支乡村振兴建设调查小分队,在2025年暑期深入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开展了为期11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政策宣传、文化传承等多种形式,深化学生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的认知,助力农村发展,提升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入调研,揭示农村住宅老化现状
活动初期,调查小分队在吕王镇政府会议室参加了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并接受了水管路调查专项培训。随后,队员们迅速投入到紧张的调研工作中。他们徒步排查了钱湾村2公里的供水管网,使用听漏仪检测出8处疑似漏水点,并标记了12处管道腐蚀位置。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队员们详细记录了农村住宅的建造年代、结构类型、老化程度及存在的安全隐患等信息,形成了钱湾村管网问题清单,并提交给了镇水利站。“这次调研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一位队员在实践日记中写道,“通过亲自动手检测和记录,我们不仅掌握了管道检测的基本技能,还对农村住宅老化问题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图为协助有关人员开展水网分析与排查 图供 黄三思
政策宣传,提升村民纪律意识
除了住宅老化调查,调查小分队还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政策宣传活动。他们协助镇住建办对钱湾村15户老旧住宅进行了安全等级评估,建立了危房档案,并协助3户农户申请了改造补助。
同时,队员们还在镇中心广场举办了“红色记忆”主题宣讲会,向村民普及乡村振兴政策,提升他们的纪律意识和团结奋进观念。“村民们对政策的知晓度还有待提高。”小分队队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我们的宣讲,很多村民表示对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愿意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图为小组撰写打印的宣传材料 图供 黄三思
文化传承,弘扬红色基因
在调研过程中,调查小分队还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了丰富的文化传承活动。他们走访了镇文化站,收集了吕王镇抗战时期的革命故事6则,并在红色文化广场绘制了30平方米的红色文化墙,内容涵盖党史时间轴、英雄人物事迹等,吸引了50余名村民参与涂色互动。“当看到小朋友们围着文化墙临摹英雄画像时,我突然明白,最好的宣传不是说教,而是让红色基因融入日常生活。”一位队员在实践日记中感慨道。
实地参观,深化纪律建设理解
为了深化对纪律建设和红色廉洁精神的理解,调查小分队还实地参观了革命烈士故居和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认真聆听了革命历史,深刻感悟了革命先辈们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为人民福祉而努力的服务精神。
“这次参观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一位队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要将革命先辈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成员在当地革命纪念馆参观 图供 黄三思
总结反思,提升综合能力
活动尾声,调查小分队在镇政府报告厅召开了社会实践总结会。队员们整理形成了《吕王镇供水管网整改报告》《红色文化资源汇编》等成果材料,并向镇政府汇报了实践成果。指导教师对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总结,肯定了队员们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农村调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小分队队长在总结会上表示,“我们将继续关注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无锡学院自动化学院乡村振兴建设调查小分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笃行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展现了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