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华学院学子三下乡探访海丰麒麟狮艺扎作传承之路
7月21日,广州新华学院至善至美实践突击队专程赴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镇,深入探访“麒麟狮艺扎作”非遗传承人谢秋宇师傅的工作坊。通过实地观摩精湛的麒麟狮头扎作工艺,并与非遗传承人谢秋宇面对面交流,突击队员们深刻体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时代命题。此行深化了队员们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战略内涵的理解,为后续的文化宣传工作注入了更深层的动力与思考。
图为突击队成员访谈麒麟狮艺扎作传承人谢秋宇。陈燕君 供图
谢秋宇-海丰麒麟扎作市传承人、中共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海丰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自幼挚爱麒麟狮头扎作、麒麟狮艺扎作,22年来在扎作工艺上不断研究,精益求精,守正创新。从事扎作以来,为新加坡、香港、海陆丰等地舞狮队扎作麒麟、金狮、滚地金龙、盖仔狮,得到大家的肯定与赞赏。
图为突击队成员访谈麒麟狮艺扎作传承人谢秋宇。陈燕君 供图
谢秋宇向队员们介绍,制作麒麟狮头最难的环节是扎骨架,竹篾需削得匀称,绑扎要精准到位,差之毫厘就会影响整个作品的精气神,这就像做人做事,根基必须打牢,后面再用心也难成气候。每一道工序都承载着祖辈的智慧。八卦纹象征天地和谐,云纹代表吉祥如意。做手艺不只是为了谋生,更是在守护海丰人共同的文化记忆。”谢秋宇师傅表示说,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传统手艺过时了。”谢秋宇这些年尝试把现代美术技法融入传统工艺,让狮头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扎:这是整个制作过程的基础环节。传承人需精选优质竹材,将其劈成细薄均匀的竹篾,再根据狮头不同部位的造型需求,运用独特的绑扎技法构建骨架。
贴:在扎好的骨架上,传承人要精心裱糊多层特制纱纸和纱布。这道工序不仅考验传承人对材料特性的掌握,更要求其具备丰富的经验,才能确保裱糊均匀平整,为后续工序打下坚实基础。
画:这是赋予狮头灵魂的关键步骤。传承人运用传统矿物颜料,在裱糊好的坯体上绘制八卦纹、云纹等吉祥图案。
装:最后的装饰环节同样重要。传承人要为狮头安装鬃毛、绒球等装饰物,通过细节的点缀让作品更显灵动威武。
这四大步骤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需要传承人倾注大量心血。从选材到完工,一个标准的麒麟狮头往往需要历时一个月左右的精心制作,充分展现了传统手工艺"慢工出细活"的精髓。
图为突击队队员参观狮艺工作坊。 罗尹希 供图
海丰麒麟狮制作领域,谢秋宇坚守着手工艺人的初心:“坚持以纯手工精心打造每一件作品”。受限于繁复的工艺,制作一个狮头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所以狮头的年产量并不高。
在这次非遗文化学习之旅中,突击队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厚重与魅力。近距离观察麒麟狮头制作的全过程,他们仿佛触摸到了这项技艺延续千年的文化脉络。通过这次实践,队员们表示,非遗保护不仅需要坚守传统,更需要与时俱进。谢秋宇将现代审美融入传统工艺的创新实践,给了队员们很大启发。作为新时代青年,此次真切感受到了非遗传承的不易,也明白了自己在文化宣传中应肩负的责任”(通讯员 罗尹希 彭梓盛 王一斌)
图为至善至美突击队和非遗传承人谢秋宇合照。 黄煜荑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