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探访阜阳姜庄村 探寻柳编非遗魅力

  为了响应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自信自强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7月3日,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青藤结梦”柳编非遗传承与关爱留守儿童实践团踏入黄冈镇姜庄村,开启一场追溯柳编文化根脉的非遗探索之旅,于经纬交织的柳条间,探寻传统技艺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甫入姜庄村柳编工坊,古朴气息裹挟着柳条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工坊内,历史悠久的柳编老物件与充满创意的现代作品交相陈列,形成独特的视觉盛宴。柳编手艺人吴明亮热情相迎,指着墙角一件满是岁月痕迹的柳编篮子介绍道:“这篮子出自我的祖父之手,在以往的岁月里,柳编是姜庄村家家户户赖以为生的技艺,它不仅是盛放杂物的器具,更是承载着几代人生活记忆的珍贵见证。”随后,他进一步讲述,姜庄村柳编历史可上溯千年,当地得天独厚的水土条件,培育出韧性超群的杞柳,为柳编工艺提供了绝佳原料,也让柳编逐步成为村庄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标识。
  
  图为工坊内陈列的柳编作品 卢洪蕊摄
  
  沿着工坊陈列路线,吴师傅详细阐释柳编工艺的精妙之处:“姜庄村柳编有‘一选二泡三编’的讲究,选料得挑粗细均匀、色泽鲜亮的柳条;浸泡时需精准把握时长,让柳条达到最佳柔韧状态;编织过程中,‘绞丝编’‘螺旋编’等技法各展所长。”
  
  图为吴师傅向实践团介绍柳编工艺 张静茹摄
  
  实践团成员们凝神聆听,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察展品细节。参观结束后,成员们不禁感叹:“原以为柳编只是简单的手工劳作,今日才知晓,其背后竟蕴含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件作品都堪称姜庄村历史的生动缩影。”在后续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姜庄村柳编面临的传承困境与创新举措,成员们结合专业,与吴师傅深入探讨柳编数字化推广与保护方案,希望借助技术力量,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保驾护航。此次参观,让团队深刻触摸到姜庄村柳编的文化脉络,也激发了他们以专业知识守护非遗的坚定决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吴师傅深入探讨柳编传承问题 卢洪蕊摄
    作者:蒋文静    来源:巢湖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3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草间生花,青春织梦
  • 安石青春,非遗新韵—安石“宜”韵·非遗承新三下乡实践团队实践
  • 三下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赴河北雄安新区开展重走总书
  • 黟县大同村如何让一泓清水“流”出金山银山?——南京农业大学“
  • 南财学子“三下乡”:“一村一品”团队深入调研克州阿图什市松他
  • “李”所当“补” 绿满乡“桥”:“皖”顷碧绿团队探寻生态补偿的
  • 青春深耕白溪关 少年蓄力振乡村——湖南工商大学“望山”青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