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宁夏支教圆满落幕:14 天播撒希望,多元课程点亮童心

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宁夏支教圆满落幕:14 天播撒希望,多元课程点亮童心

  近日,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杨柳村开展的为期 14 天的支教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以 “赋能成长,点亮梦想”为宗旨,通过丰富多元的课程设置与特色文化活动,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知识的滋养与视野的拓展,更搭建起了东部高校与西部乡村之间的教育桥梁。

多元课程体系,筑牢成长基石

  支教团根据杨柳村儿童的年龄特点与成长需求,精心设计了涵盖科学、心理、健康安全、音乐舞蹈、体育等多领域的课程体系。在科学课上,支教团成员们用生动的实验演示与趣味讲解,将抽象的物理、化学原理转化为孩子们可触摸的知识,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心理健康课上,通过互动游戏与情景模拟,引导孩子们学会情绪管理与人际沟通,培养健全人格;健康安全课程则聚焦日常防护知识,从交通安全到防溺水自救,全方位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
艺术与体育课程同样精彩纷呈。音乐教室里,支教团成员们带领孩子们学唱红色歌曲与励志童谣,用旋律传递温暖与力量;舞蹈课上,简单欢快的动作组合让孩子们在律动中释放天性;体育课上,趣味运动会与团队协作游戏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既兼顾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又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注入了别样的色彩。

特色文化活动,拓宽认知边界

  本次支教活动的三大特色板块 —— 航天主题活动、红色活动与非遗文化体验,成为点亮孩子们视野的 “高光时刻”。在航天活动中,志愿者们以 “航天器命名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向孩子们介绍了 “嫦娥”“玉兔”“天问” 等航天器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科学探索精神。随后,结合中国航天发展史的时间轴线,从 “两弹一星” 到空间站建设,清晰展现了中国航天从追赶到领跑的辉煌历程。​
  尤为特别的是,支教团还结合江苏大学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学科优势,分享了航天科技与现代农业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案例讲解与视频展示,孩子们了解到太空育种如何改良农作物品种、遥感技术如何助力精准农业,让他们深刻感受到 “航天梦” 与 “田园梦” 的紧密关联,埋下了用科技改变家乡的种子。​
红色活动中,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走进当地红色教育基地,聆听革命先辈在宁夏大地上的奋斗故事,感受他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懈拼搏的精神。在互动环节,孩子们通过情景剧演绎红色经典片段,用稚嫩的语言分享自己对英雄人物的理解,在角色扮演中深化对革命精神的认知。此外,红色故事会、红色歌曲学唱等活动,让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孩子们的心灵,引导他们传承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
  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则以“染 - 印 - 刻 - 创” 四艺联动为核心,构建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链。在蓝染工坊,孩子们亲手将白布浸入染缸,看着素净的布料逐渐晕染出深浅不一的蓝色花纹,感受传统工艺的神奇;植物拓印课上,采集自田间地头的花草经过敲打,在纸上留下自然的色彩与纹理,让孩子们发现身边植物的艺术价值;创意甲骨文环节中,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将古老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的图画,在涂鸦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根脉;创意手工坊里,废旧材料在孩子们的巧手下变成了一件件充满童趣的艺术品,培养了环保意识与创新思维。

闭幕式温情落幕,播撒希望种子

  7 月27日上午,支教活动闭幕式在杨柳村党校举行。孩子们用 15 天里学到的才艺,为志愿者与村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汇报演出:合唱《祖国有我》歌声嘹亮,舞蹈《阳光男孩阳光女孩》活力四射,双人演唱《离别开出花》真挚动人。演出结束后,支教团向孩子们赠送了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并为每位参与者颁发了 “优秀营员”奖状,见证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与进步。
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15 天的时间里,志愿者们用真诚与热情陪伴孩子们成长,而孩子们的纯真与渴望也让志愿者们深受触动。未来,支教团将持续关注杨柳村的教育需求,探索 “线上 + 线下” 的长效帮扶机制,让这份跨越千里的教育情谊得以延续。
此次支教活动的成功举办,既是江苏大学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教育的生动实践,也为红寺堡区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望向更广阔世界的窗户。通过知识的传递、文化的浸润与梦想的启迪,每一颗播下的种子,都将在未来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

 
    来源: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
    发布时间:2025-08-08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