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扬大广陵学生三下乡探访琼花观 触摸扬州千年文化脉络

近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琼花缘”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走进扬州市琼花观,通过实地探访、史料整理、文化解读等方式,深入挖掘这座千年古观的历史底蕴,感受扬州城的文化基因。
实践队员们首先被琼花观的悠久历史所震撼。据介绍,这座坐落于文昌中路的古老建筑始建于西汉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最初为供奉后土女神的后土祠,宋徽宗时期赐名“蕃釐观”,后因观内琼花声名远播而得“琼花观”之名。“两千多年的岁月在砖石瓦砾间留下痕迹,每一步都像在与历史对话。”队员李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在明代石牌坊前,队员们驻足观察石柱上雕刻的赤乌与玉兔,聆听向导讲解其象征日月的文化寓意;走进现为扬州美术馆的三清殿,大家细致记录着道教建筑风格与现代艺术展览的碰撞融合,探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新思路。
“琼花台和无双亭是这次探访的重点。”实践队队长王同学介绍,队员们专门查阅了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修建无双亭的史料,当读到“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的诗句时,深刻体会到古人对琼花的推崇。虽然九瓣琼花已失传,如今的八瓣聚八仙仍让大家感受到“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独特韵味。
围绕琼花的传说故事,队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隋炀帝为花下扬州、宋帝移植琼花不成等传说,让大家对“琼花恋乡”的文化象征有了更生动的理解。此外,玉钩古井“通天通地”的设计巧思、后花园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景致,都让队员们惊叹于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审美。
“原本以为琼花观只是一座普通道观,深入了解后才发现它是扬州历史的‘活化石’。”队员张同学说。此次实践活动中,师生们还拍摄了纪录片、整理了《琼花观文化故事集》,计划在校内开展分享会,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古观承载的文化记忆。
据实践队指导老师介绍,三下乡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通过探寻地方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接下来,团队还将走访扬州更多历史遗迹,为地方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梁梓琪)
    来源:梁梓琪
    发布时间:2025-08-08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