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医圣足迹,传承中医文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河南大学三下乡队伍南阳医圣祠队奔赴南阳医圣祠,开展了名为青囊秘境,岐黄奇旅——南阳医圣传承探索的调研工作,在领略中医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南阳医圣祠,这座为纪念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而建的祠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踏入医圣祠,古朴典雅的仿汉建筑风格映入眼帘,红墙绿瓦、飞檐斗拱,仿佛带大家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名医辈出的时代。祠内古木参天,环境清幽,处处散发着宁静而庄严的气息,让人不禁对医圣张仲景肃然起敬。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伍开启了对医圣祠的深度探索。在主殿,队员们瞻仰了张仲景的雕塑像,他面容慈祥、目光深邃,仿佛在洞察世间疾苦,又似在思索医学的奥秘。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张仲景的生平事迹,他生活在东汉末年,目睹疫病横行,百姓饱受病痛折磨,于是立志学医,博采众长,历经艰辛著成《伤寒杂病论》。这部医学巨著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讲解员在向队员们讲解文物历史 王钰菲 索力帆供图
随后,队员们来到展览厅,这里陈列着大量与张仲景及中医药发展相关的历史文物、医学典籍和图片资料。从古老的中医器具到珍贵的古籍善本,从历代名医的画像到现代中医药的研究成果,每一件展品都见证了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队员们仔细观看,不时向讲解员提问,深入了解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和独特理论体系。
在中药展区,大家认识了各种常见和珍稀的中药材,如丹参、艾叶、金银花等,学习了它们的药用价值、炮制方法和配伍原则。一些队员还亲手触摸、嗅闻药材,直观感受中药的魅力。此外,展览厅还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中医针灸、推拿、艾灸等传统诊疗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治疗原理,让队员们大开眼界。

队员们参观中药展区 尹延丹供图
参观结束后,三下乡队伍与医圣祠的工作人员、当地中医药专家进行了一场热烈的交流座谈会。队员们纷纷分享自己的参观感受和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就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传承面临的挑战等问题与专家们展开讨论。
专家们表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下,也面临着人才短缺、传承方式单一、社会认知度不高等问题。他们鼓励青年学生要积极投身中医药事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创新传承方式,让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下乡队伍的成员们表示,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他们深刻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和传承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三下乡队伍走进南阳医圣祠的调研工作,不仅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医圣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和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感。相信在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文化这颗璀璨的明珠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