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方寸账本映初心:红色会计文化中的青年传承之道
方寸账本映初心:红色会计文化中的青年传承之道
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院红色会计赴豫鲁黑陕滇浙沪六省一市“赤脉寻踪·青史拾珍·薪魂永铸”暑期实践团于7月16日起先后赴河南、山东等地开展主题会计实践活动。
“你看这账本上的字迹,哪怕在防空洞避难时,也写得工工整整。”实践团成员周玉兰指着一页记录说。史料里记载,为了躲避搜查,会计们常把账本藏在夹墙或地窖里,有时甚至要抱着账本在山沟里辗转。有次转移时,老会计王师傅为了护住装账本的木箱,硬生生在暴雨里摔了三跤,箱子里的票据却一张没湿。他们守的哪里是账本啊,是根据地百姓对党的信任,是前线将士对后勤的期盼。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相关影片 董美玉供图
实践团成员董美玉刚体验完纪念馆的3D模拟就感慨道:“刚才模拟记账时,警报一响我手都抖了。可一想到当年的会计们天天面对这些,突然觉得‘严谨’两个字重千钧。”这种古今对话的方式,让遥远的历史变得可感可触:当年会计们用毛笔一笔一划写下的“透明”,如今成了我们财务制度里的“公开公正”;当年他们在艰难中坚守的“诚信”,如今成了我们职业准则里的“操守底线”。
在实践探访中,林北县抗战纪念馆的故事让团队成员深受触动——这座展馆并非出自官方统筹,而是由张伏生老先生倾尽30年光阴、用省吃俭用攒下的50多万元自费筹办。他常说:“只要还有一件抗战文物没被找到,我的脚步就不会停下。”在老人心中,这里不仅是抗战文物的存放地,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桥梁,而馆中珍藏的一本本泛黄账本,正藏着红色会计文化最鲜活的密码。
当年,会计们躲在防空洞里对账,煤油灯忽明忽暗照着账本。哪怕算盘打得再急,"救济粮""军鞋款"旁也一定写清户数人名,他们清楚,错一分可能让百姓挨饿、战士受冻,笔下每一笔都连着民心军心。为了护好这些账本,他们把票据藏在夹墙、地窖里,自己淋雨也不让纸张受潮。这份"守",守住的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初心,是公开透明的底气,更是战火里不能丢的公信力。
如今,当实践团成员们看到这些带着历史温度的账本,读懂的不仅是严谨细致的职业精神,更是“账里有民心,笔下有乾坤”的责任传承。张伏生老先生用三十年坚守告诉我们,红色记忆需要有人接力守护;而那些在战火中守护账本的前辈们则用行动昭示:会计的笔从来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连接党和群众的纽带。青年一代当以史为镜,在数字间坚守初心,在账目里践行使命,让“精准核算、廉洁奉公、为民守账”的红色会计文化,在新时代的实践中续写新的篇章。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张伏生馆长交流。 罗思雨供图
“这些账本记的是收支,算的是民心,守的是初心。现在轮到我们,用专业能力把这份初心,算进新时代的发展账里了。”实践团的脚步还在继续,那些在六省一市寻访到的红色会计故事,已经深深记在成员们的心中。当青年们把"严谨""诚信""为民"的标尺刻进职业准则,把战火中守护的公信力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数字、每一张凭证,便是对红色会计文化最生动的传承。这一传承,不在豪言壮语里,而在每一笔清晰的账目里,在每一次坚守原则的抉择里——就像那些前辈们用算盘珠子敲响的初心,如今正由新一代续写,让红色会计的赤脉,在时代浪潮中永远鲜活滚烫。(通讯员 杨容容 王鑫)
三下乡推荐
- 赤脉传薪火,会计践初心
- 洛阳理工学院“红色会计”暑期实践团赴山东会计博物馆开展红色会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 08-13 关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