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赤脉传薪火,会计践初心

赤脉传薪火,会计践初心
——赴山东会计博物馆开展红色会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为赓续红色基因、发掘红色会计历史价值,2025年7月16日,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院“红色会计”暑期实践团成员王鑫、董美玉、苗佳乐赴山东会计博物馆,开展“赤脉寻踪·青史拾珍·薪魂永铸”主题实践活动。此行旨在深入探寻会计发展历程中的红色印记,追溯红色会计的理论根基。


 
实践团成员在博物馆前合影
山东会计博物馆珍藏的文物,系统呈现了中国会计的悠久历史与卓越智慧。从原始社会的刻符记事、结绳计数,到龙山文化陶(战国时期齐国度量器具)等文物,实证会计计量职能早在先秦时期已初具规模;散氏盘、齐陶量器、唐宋账册等展品,完整呈现古代会计制度从萌芽到成熟的演进历程,彰显中华文明对经济管理的卓越智慧;博物馆南广场矗立高9米的诚信柱,以“货币”与“算盘”为设计元素,取“天圆地方、水润财德”之寓意,铸“一、九”计数,昭示会计工作者“用一心一意之专注,行长治久安之计量”的职业信仰,诠释“公平正直、客观诚信”的会计精神。

会计计量工具

实践团成员在博物馆南广场观看诚信柱
  • 破译:泛黄纸业间的制衡密码
在博物馆全国首个红色会计文物专区,实践团成员近距离研读革命财经史料。指尖轻触展柜,泛黄账页上工整记载着“三月廿一,收粗布九匹;廿三,制军装耗布三匹,余六匹存三号库”的收支明细,一条条“数据轨迹”铺就了经济保障的长征路。褪色的北海银行汇票、1943年手刻油印教材扉页上“不贪污、不浪费、不造假”的如新训诫、陕甘宁边区粮秣账“小米七升”旁象征“颗粒归公”的红色指印,无声诉说着烽火年代的纪律与信仰,成为实践团成员探究红色会计理论根基的鲜活教材。


账簿展示
  • 淬炼:穿越硝烟的会计沙盘
通过观摩“结绳记事”、“刻木为契”等早期记录方式,成员们直观理解了会计源于社会经济需求的本质。‌古老的算筹与算盘‌是一种从简单工具到复杂计算器具的演变,无声讲述着计算技术的革新如何推动着记账方法的精进。‌泛黄的“四柱清册”与“龙门账”账簿‌也清晰展示着中式复式簿记雏形的严谨逻辑与独特美感,体现着传统会计文化的深厚底蕴。其中,以“进缴存该”为结构的龙门账簿实物与山西票号票据、四柱清册等共同构成中国传统商业会计的实证链。

古代计算器具展示

实践团成员学习中
  •  基因转译:革命智慧的硅基重生
实践团按历史脉络重点学习专区布展:“红都瑞金,星火燎原”展示了土地革命时期会计制度萌芽,体现早期党组织对经济管理的探索。“延安圣地,星耀中国”聚焦抗日战争阶段,以审计制度和账簿见证边区财经体系的建立。“算盘账簿,胜利保障”通过布匹收支单等凭证,揭露敌后根据地在物资匮乏中坚守的数据廉洁。峥嵘岁月昭示,红色会计为革命政权建设、后勤保障及党群关系深化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撑,铸就了独特的历史底蕴。



实践团成员学习专区布展
泛黄的账簿曾是烽火年代的经济密码,其承载的红色初心,在数字时代更显珍贵。此次山东会计博物馆之行,让实践团成员深感责任重大。活动不仅深化了对会计专业的敬畏,更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成员们表示,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精研专业,恪守诚信,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洪流,努力成为“红色会计”精神的合格传人。

 
 
 

 
    来源:洛阳理工学院“红色会计”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8-13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赤脉传薪火,会计践初心
  • 洛阳理工学院“红色会计”暑期实践团赴山东会计博物馆开展红色会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 08-13 关注:0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