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生生不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团总结篇

  2025年7月上旬,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生生不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团怀揣青春热忱,奔赴南京市溧水区,开展了一场融合深度调研与创新科普的综合性实践。从生机勃勃的农田到穿城而过的河湖,从热闹的社区到求知若渴的校园,这支青年团队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饱满的行动力,在南京乡村的沃土上,书写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青春答卷,为绿水青山的守护注入澎湃动能。

  科学评估农田生态

  团队将目光聚焦于蟹塘社区的农田生态系统。志愿者们在常规农田、高标准农田及其周边区域,科学布设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他们记录地形地貌特征、详实描绘植被分布图谱、敏锐捕捉动物活动踪迹,采集了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样本,依据生态学专业指标,评估了不同类型农田的植物群落差异,探究了微生物多样性与植被类型、土壤关键养分间的深层联系,为社区未来生态优化路径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精准监测城市水质

  团队充分发挥跨学科协作优势,启动对秦淮河(月牙湖段、玄武湖段)及三干河段的水质专项监测,构建起连接主城区与乡村水域的生态安全研究网络。这些采集分析后的数据成果,为后续锁定污染源头、制定靶向生态修复策略奠定了至关重要的科学基础。

  深入走访广集民意

  同步开展公众意见征集,团队成员在月牙湖、秦淮河沿岸及蟹塘社区周边,通过电子问卷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市民对河道环境的感受与建议。将结果进行专业统计分析后,团队勾勒出公众对河道污染主要成因的认知分布图谱及其核心关注点,为政府后续实施河道治理工程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社会调查支撑。

  创新科普播撒绿意

  团队成员走进爱心暑托班,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环保科普课。志愿者们运用生动的案例、形象的模型和互动实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碳循环、水循环的奥秘以及长江鱼类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精心设计的垃圾分类竞赛、简易水质净化实验、废弃物创意改造等动手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有效提升了环保素养与实践能力。

  同时,团队依托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权威宣传资料,在社区设立咨询点,向居民系统普及“新污染物”的概念、来源及其对水体和生态系统潜在的长期、隐蔽性危害。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和翔实数据展示,显著增强了居民的环保风险意识。

  深挖文化根脉,传承古韵薪火

  团队成员深度挖掘成员人文专业背景优势,精心策划了“中医探秘”、“花灯承艺”、“诗韵悠扬”三大沉浸式体验板块。成员殷卿诚手把手引导孩子们体验中医把脉,感悟生命和谐韵律;戴小雨讲解花灯悠久历史与民俗寓意,细致指导每个孩子动手扎制花灯;沈宇晨则带领孩子们诵读并赏析李白《将进酒》的豪迈气魄,叩响古典诗词的心扉。实践团将持续以知识为火种,以热忱为薪柴,在乡村课堂书写文化传承的动人篇章。

  探索科学 守护未来

  团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学生量身打造了“探索科学·守护未来”主题课堂。引人入胜的“火焰实验室”环节,强调用火安全常识;紧随其后的气候课堂,则解析了全球变暖的成因、影响以及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现象,在孩子心中埋下环保的种子。活动还特别融入体育技能指导,旨在多维度提升乡村儿童的科学素养、环保责任意识与身心健康水平。课堂在孩子们响亮的“爱科学、护地球、强体魄”成长宣言中圆满落幕。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基石

  “生生不息”实践团紧扣时代主题,以“赤血丹心筑基石,两弹一星建功勋”为主题,为乡村青少年量身打造了一堂富有感染力的红色教育课。团队成员深情回溯“两弹一星”事业那段筚路蓝缕、自力更生的峥嵘岁月,生动讲述钱学森等功勋科学家以身许国、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

  个人展望

  徐沁:

  深入社区与校园的实践,让我真切感受到环保意识播种与文化传承的澎湃力量。从生动的科普课堂到沉浸式文化体验,我们用行动点燃了孩子们和居民心中的绿色火种。展望未来,我将持续磨砺科普传播与教育创新能力,探索更富感染力、互动性的环保与传统文化宣教形式。我渴望搭建更多连接城乡、连接科学与公众的桥梁,激发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对生态文明的责任感与对文化根脉的认同感,让守护与传承成为自觉行动,生生不息。

  钱沁玉:

  此次实践让我深刻体悟到田野调查与科学监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石作用。从农田微生物分析到城市水质监测,我亲历了数据转化为生态优化路径的过程。未来,我将深耕环境科学领域,提升专业技能,致力于将实验室研究与乡村生态实际需求更紧密结合。我期望能运用所学,参与开发更精准的生态修复技术和可持续农业模式,为守护绿水青山、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贡献坚实的科学力量,让科研成果真正在乡土大地上生根发芽。

  从阡陌纵横的田野到碧波荡漾的城市河湖,从实验室里精密的仪器分析到社区校园中热烈的互动宣讲,“生生不息”实践团的青春足迹深深烙印在南京城乡大地,他们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展望未来,“生生不息”团队将继续高举绿色发展旗帜,持续聚焦绿色发展,探索更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的环保实践模式,为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生生不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