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薯藤蕴绿生金穗,产业循道富乡邻 ——徐薯薯业以绿色发展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里,江庄镇像一块被精心打磨的璞玉,正褪去尘埃展露光华。近日“红韵铸魂,绿脉兴乡”团队专程前来交流,深入探访这片土地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理,在特色农业与生态工业的赛道上跑得稳健而昂扬。徐州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贾汪农业的龙头企业,集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贮藏保鲜、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以甘薯产业为笔,在江庄镇的大地上描绘出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

   徐薯薯业的种植基地以绿色为根基,无人机播撒植物源防虫剂,避免土壤污染;依据土壤检测数据精准投放有机肥,让每颗甘薯都带着生态印记。加工车间里,甘薯经清洗、去皮、蒸制等工序变身多样产品,从代餐粉到倒蒸地瓜干,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既保留本真风味,又契合健康消费需求。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5000余亩种植面积、30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2.3万元,让绿色产业成为乡村共富的纽带。一位村民感慨:“家里的几亩地跟着徐薯种甘薯,收入比种玉米小麦翻了番,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走进公司会议室,长桌两端摆放着满满的“甘薯家族”——紫皮黄心的蜜薯、红饱满的西瓜红、通体雪白的白玉薯,还有不同编号的甘薯,例如济薯26、徐薯48、徐薯50。旁边则陈列着不同类型的产品:包装朴素的传统地瓜干、甘薯脆饼等等。负责人指着这些产品,语气中带着思考:“老辈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但年轻人不买账;新产品跟着健康潮流走,可知名度还差一口气。”

   我们围绕市场破局展开热烈交流。谈及老产品升级,大家建议在保留“三蒸三晒”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出国潮风小包装,印上甘薯种植的乡土故事,让年轻人感受老味道的新魅力;针对新品推广,有人提出借力短视频平台,用“田间采摘—车间加工—餐桌食用”的全链条视频,讲好绿色种植的故事。负责人认可道:“绿色是我们的底气,创新是我们的动力,这样才能让甘薯从江庄镇的土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随后,我们参观了公司正在建设的甘薯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建博物馆不只是做文创,更是想让更多人知道,甘薯不仅是餐桌上的食物,更是承载着农耕文化、富含膳食纤维的健康宝藏。”未来,这里将与种植基地、加工车间串联成一条“绿色研学线”,既传播甘薯知识,又带动乡村旅游,让绿色产业的价值得到更立体的释放。

   国家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徐薯薯业的实践中愈发鲜活。从田间的生态种植到车间的绿色加工,从带动农户增收的共富模式到会议室里的市场突围思考,再到甘薯博物馆里的文化传承,这家企业正以甘薯为媒,将绿色基因注入产业全链条。当传统与创新碰撞、生态与经济共生,乡村振兴的沃土上,必能生长出更多像徐薯薯业这样的绿色希望,让每一份耕耘都结出富民强村的硕果,让绿色发展的种子在乡村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来源: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08-18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