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青年学子投身国家发展宏图,贡献青春智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活力。7月21日,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智械先锋”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临沂市莒南县许家滩井子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团队在抵达该村庄后,首先与“第一书记”邹吉祥会面,在邹吉祥的带领下团队走入了农机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台大大小小的厚重的农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灌溉机、播种机、打沟机、起垄机各种农业机械应有尽有。邹吉祥向团队成员介绍当前许家滩井子村农业合作社农机规模,以及产业应用现状,与过去相比,先进性与适应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力消耗,而且减少了生产损耗。
“纸上得来终觉浅”,随后实践团队深入许家滩井子村田间地头,近距离感受乡村发展的脉动。邹吉祥向团队展示了该村独有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直观呈现了科技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的强劲助力。在现场,水稻种植中应用的手机遥控灌溉设备、四害自动检测系统等科技产品,不再是概念中的事物,而是真切地在田头发挥作用。田埂间,太阳能光诱捕器整齐分布,成为防治虫害的“利器”。如此大面积的土地,日常管理仅需三人即可完成。团队更是深刻体会到农业生产中数字化给生产带来的便利与高效。
参观结束,村委工作人员给团队介绍了许家滩井村的历史。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是原向国所在地。同时,其更是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抗日文化、沂蒙文化底蕴。八路军115师曾在此地驻扎,莒南县是当时当地当之无愧的党政中心。罗荣桓等著名将领均曾在此驻扎。当地人民深以参与过抗日剿匪等战斗感到自豪。也亲切地将大店烈士陵园敬称为“将军陵”。
“智械先锋”团队此行,不仅测绘了许家滩井子村从“汗水农业”迈向“智慧农业”的清晰轨迹,更精准定位了经济作物机械化进程中亟待突破的瓶颈。粮食生产的机械轰鸣与草莓园里的手工劳作,共同构成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和声。当传统农具与智能系统在田野间交织,许家滩井子村的探索证明:科技助农绝非机械的简单堆砌,而是让安全、高效、可负担的智慧之力真正扎根于每一寸土地,托举起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希望。
(通讯:王晨涛 李景磊 茹茂俊 摄影:刘孟泽 指导老师:李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