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映沃土 潍坊职业学院学子实践中破译大棚土壤治理密码
7月17日至8月6日,潍坊职业学院食品药品学院“星火相传”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通过走访调研、宣讲科普、测土服务、纪实采风等多种方式,探寻大棚土壤污染治理的最优方案,用科学数据为乡村振兴写下青春注脚。
脚上沾满泥点子,才能想出金点子
“即便棚内酷热难耐,也要逐个进去查看;哪怕泥洼道路崎岖难行,也要一步一步踏实走过。要开展最接地气的调研,收集最真实的数据,为农户做最实在的事情。”这是队长焦如悦在调研伊始就定下的“规矩”。
实践团队精心编写了访谈提纲与调查问卷,围绕土壤污染情况、治理方式及效果展开调研。团队深入三元朱村、胡营孙村、黄埠村等7个基层组织,实地考察了29个大棚,发放并成功回收64份问卷,与109位农民进行了访谈。
在为期二十天的实地走访中,团队成员与农民一同生活、劳作,帮他们摘菜、施肥、犁地。通过调研,成员们精准把握了农民的诉求,深切感受到他们对土地的深厚情感。每一座大棚都寄托着农民的期望,每一次交谈都让成员们更加明晰自身的使命。
图为团队成员在大棚内开展实地调研工作。焦如悦 供图
治污溯源固根本,科普传声唤同心
“原来肥料还可以这样施用!”在团队成员向农户桑中明普及测土配肥知识后,他惊喜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农户认知短板和技术需求,团队化身为“乡土科普员”。他们在田间地头、村委活动室以及农户家中,用最朴实的语言向农户讲解土壤污染的成因(农药残留、化肥累积、重金属等)、对作物品质和产量造成的具体危害(如根腐病高发、品质下降、产量受限),以及关键的防控与治理措施。
团队重点科普了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科学轮作休耕、生物菌剂应用等实用技术。农户们就自家大棚的具体问题积极提问,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知识耐心解答,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农户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乡土经验”。

图为团队成员在农户家中进行土壤污染治理知识科普。王馨雅 供图
棚内布点查隐患,志愿测土守菜安
“学生们把农民放心里,把科技带到大棚里,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好处,他们做的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好的事情啊!”农户张凤霞在团队完成测土服务后,激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实践团队为农户提供免费“测土”志愿服务,在田间地头现场采样、演示简易检测流程。采用梅花形布点法使采样点在大棚内均匀分布,按标准运用数据分析法对采集的土壤样本进行重金属、酸碱度等 12 个参数的监测与分析。
团队成员耐心向农户解释检测结果,用图表展示土壤健康状况并提出改良建议,如酸化严重地块加石灰、有机质缺乏土壤增施腐熟农家肥。通过“一对一”精准服务,农户了解大棚土壤情况、掌握科学管土方法,服务获高度认可,许多农户邀团队定期回访共护蔬菜安全。

图为团队成员观察大棚土壤的具体情况。梁晨 供图
星火相传,步履不停。团队表示将持续深化实践成果,精进专业能力,把论文写在广袤的田野上,将青春融入伟大的乡村振兴事业,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潍坊职业学院学子的蓬勃力量!(供稿 焦如悦)

图为团队成员与农户建立深厚情谊并合影。焦如悦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