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硅”心同行赴济宁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怀着热忱与期待,依次抵达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韩岗镇西大屯村,正式开启为期十天的支教生活。
此次支教活动的开展,对于实践团的大学生们而言,这是一次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宝贵机会。他们走出校园,深入乡村,在支教过程中不仅能锻炼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深刻体会乡村教育的现状,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未来投身社会、服务基层积累经验。而对于西大屯村的学生们来说,支教活动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户,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认知边界,为乡村孩子的成长注入新的动力。

为了让支教工作更具针对性,8月3日,支教队成员们主动开展了家访活动。通过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成员们详细了解了孩子们的家庭环境、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需求。
8月4日,支教队伍的成员带着对教育的赤诚与责任,在西大屯村的课堂上播撒知识的种子,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上午八点半,开班仪式在西大屯村村委正式举行,由支教队队长张开岩主持。仪式上,张开岩首先向到场的学生及家长介绍了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社团的宗旨与特色,让大家对支教团队的背景与使命有了清晰认识。随后,他着重强调了班级纪律,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并向孩子们送上了真诚的学习祝福,鼓励大家珍惜机会、积极参与。

开班仪式后,首日课程正式拉开帷幕。上午第一节课,支教队员王佳乐以“安全”为主题开展教育课,围绕食品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防中暑安全四大方面展开详细讲解。其中,食品安全环节教会孩子们分辨食品好坏、养成健康饮食习惯;交通安全部分强调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指导孩子们远离危险行为及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法;防溺水安全内容明确了禁止下水的区域,传授了自我保护及求生技巧;防中暑安全则普及了夏季防暑的实用知识,为孩子们的暑期安全筑牢防线。

紧接着,支教队员夏昇烨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实验课——香草奶昔制作。课堂上,夏昇烨先详细介绍了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并反复强调实验物品禁止入口的安全准则,随后讲解了具体操作步骤。在支教队员们的分组带领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动手参与,顺利完成实验并观察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队员们有序带领孩子们洗手,最后夏昇烨耐心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让孩子们在趣味体验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下午的课程同样干货满满。支教队员高嘉璐主讲“生活中的化学”,通过“苹果一烂烂一筐”的原理、乙烯催熟香蕉的科学依据、被蚊子叮咬后的正确处理方法、苹果切开变黄的原因及防氧化技巧、铁生锈的原理与处理办法、水壶水垢的形成及清除方式、灯泡变黑的科学解释等贴近生活的案例,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现象相结合,让孩子们发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随后,支教队员们针对孩子们的暑假学习进行专项指导,通过讲题、布置针对性任务、批改作业等方式,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巩固所学知识。

下午最后一节课,支教队员王雪晴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音乐课,用欢快的旋律和互动游戏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课堂上歌声与笑声交织,充满了欢乐的氛围。

放学之际,支教队员与孩子们共同合影留念,用镜头定格下首日教学的温馨瞬间。首日课程的顺利开展,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知识与快乐,也展现了支教团队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