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走进宁德周宁古厝,厦大嘉庚学子用拓印“唤醒”千年文脉

走进宁德周宁古厝,厦大嘉庚学子用拓印“唤醒”千年文脉

       当拓印的墨香在古朴的明清民居中晕开,当青春的足迹踏上绿水青山的乡间小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探索就此展开。7月27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嘉”乡行者实践队,深入宁德市周宁县楼坪村,通过实地调研古建筑保护和非遗拓印技艺,亲身感受“文旅融合、非遗赋能”如何为这座深山古村注入振兴活力。

轻扣古厝门环,探寻振兴“密钥”


        图为实践队参观古厝——佘麟洁供图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实践队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走进了楼坪村的明清古厝群。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这些承载着数百年历史记忆、家族故事和精湛建筑技艺的老房子,是楼坪村最独特的文化名片。实践队仔细观察着砖雕、木刻、彩绘,惊叹于其中蕴含的吉祥纹样和民俗密码。这些老房子不仅是家,更是一“会说话的历史书”,讲解员的感慨道出了古厝的价值。实践队认识到,这些沉睡的“空间载体”,正通过精心的保护和活化利用,蜕变为撬动乡村发展的“经济资产”与“文化密钥”。每一处纹样,都可能成为打开乡村振兴之门的密码。

巧手拓印匠心,非遗“活”在当下


      图为实践队体验非遗拓印——刘慕娴供图
       实践的核心体验环节,是学习楼坪村的非遗技艺——拓印。在村中特意开辟的“拓印体验区”,实践队选取古厝中精美的“福禄寿喜”样式作为对象,在讲解员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了上纸、捶打、上墨的完整过程。看着宣纸上逐渐清晰浮现的传统图案,实践队既感受到传统技艺的匠心独运,也理解了它如何将厚重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触摸、可传播的载体。看着自己亲手拓下的“福”字,仿佛真的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这项古老技艺已成为楼坪村的“研学新招牌”。现场常有中小学生沉浸其中,在体验中学习传统文化。非遗拓印,就这样在年轻人的参与中“活”了起来,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汇聚青春星火,共绘振兴蓝图


     图为实践队与讲解员合影——张子怡供图
       楼坪村的振兴之路独具特色:不搞大拆大建,而是依托原生态的山水禀赋,巧妙地将古厝探访、非遗拓印体验与徒步观景等生态项目结合,打造出“非遗+生态”的特色研学线路。这种模式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和文化根脉,又让它们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古厝承载的建筑艺术和民俗故事,非遗拓印的传承与创新应用,共同构成了楼坪村最核心的吸引力,激活了乡村的内生动力。
以生态为纸,以文化为墨,楼坪村正用青春和智慧,将千年文脉“拓印”成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而对于实践队来说,这趟实践之旅远未结束。无论是深入研究为乡村提供理论支撑,还是发挥创意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拓展产业路径,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都大有可为。 青春的力量,就在这一笔一划的拓印传承中,在对古厝的凝视与思考里,悄然汇聚,成为点燃乡土复兴征程的璀璨星火。
 
    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嘉”乡行者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用青春温暖夕阳,让陪伴传递真情
  • 淮北师范大学“暖日微照”三下乡团队的3名青年学子,走进淮北市朝阳老年养老院,开展了一场集合唱、红色故事分享、互动游戏于一体的志
  • 08-19 关注:0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