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传承匠心文化与环保理念,在推动产教融合与社会实践育人的背景下,山东科技大学“厨都探兴”实践团于2025年8月1日至5日赴“中国厨都”山东博兴开展三下乡主题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展馆参观、企业调研、作坊走访、文化宣讲等形式,聚焦厨具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与环保治理等领域,在实践中汲取知识养分,贡献青春智慧。
博兴县兴福镇作为“中国厨都”核心区,历经数十年发展已形成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的完整厨具产业链,产品覆盖全国餐饮市场。这片土地上,现代化产业集群与传统手作技艺交相辉映,成为观察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的鲜活样本。
实践团首站走进厨玛特厨具展览中心,集中展示了当下厨具产业的前沿成果。步入展厅,智能无烟灶台、节能商用消毒柜、物联网厨房系统等高科技厨具依次陈列,厨具发展步入了智能化,高端化阶段。团队成员详细记录了不同品牌厨具的能耗数据、环保材料使用率等关键指标,“一台节能型商用灶具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2吨,相当于植树67棵,这让我们看到了产业环保转型的潜力。”一位队员在调研笔记中写道。经过一系列的参观记录,我们了解了厨具兴福镇厨具发展现状,了解了从1980年代的铸铁锅到如今智能一体化厨具的迭代之路,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产业升级的速度与力量。

图为“厨都探兴”实践团参观大型厨具超市调研图 卢婉情供图
在产业对比调研中,实践团分别走访了大型厨具企业与家庭手工作坊,形成鲜明观察样本。在爱德信商用冷柜公司,团队参观了生产车间及生产线:激光切割机精准裁剪钢板,半自动化只能生产,生产线所需工人数量减少,日产商用厨具的产能也显著增强。通过企业负责人了解到:“我们正向数字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提升,降低原材料损耗,从而达到环保达标率100%。”而后,在兴福镇老街区的家庭作坊,队员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象:老师傅们沿用传统折弯机技艺制作,却凭借“技艺,质量,诚信”的品质赢得市场。团队通过记录厨具生产周期、能耗成本、产品合格率等20余项数据,并针对小作坊提出“电商渠道拓展”等建议。

图为“厨都探兴”实践团参观记录大型企业与家庭企业生产差异 丁梓悦供图
环保问题调研是此次实践的重点内容。团队深入厨具生产集中区,通过企业访谈、居民走访等方式,金属废料回收等关键问题。在走访后发现,许多大型企业已注意环境问题,配备专业设备处理环境问题,但部分小型作坊仍存在简易处理、异味扰民等问题。实践团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建立废料集中回收中心”“推广水性环保涂料”“设立环保技改补贴”等具体措施,并在走访后进行交流。
在文化宣传方面,实践团到达博兴县博物馆,实践团化身“文化宣讲员”,为参观群众讲解博兴历史文脉。博兴革命史,发展史,以及改革开放后厨具发展情况,串联起从古到现代博兴的历史故事。也描绘了兴福镇从“打铁铸锅”到“智能厨都”的发展历程。队员在讲解时说:“自20世纪90年代起。,依靠党的富农政策首先富起来的广大农民投资创办了一大批厨房设备加工制造为代表的新型民营企业,并创造了举国瞩目的“兴福现象”。

图为“厨都探兴”实践团宣传当地文化进行知识宣讲 李紫慧供图
实践期间,团队在驻地召开调研总结会,成员们围绕“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发展速度与环保质量”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型企业的智能化让我们看到科技的力量,小作坊的坚守让我们读懂匠心的价值,而环保则是两者共同的生命线。”大家表示,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加深了对地方产业的了解,更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深刻含义,未来将继续关注厨都发展,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图为“厨都探兴”实践团成员合影 厨玛特工作人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