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行走的思政课”——多学段师生共上一堂思政课

  “行走的思政课”——多学段师生共上一堂思政课
  作者:张愉晗 桑田
  8月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在山西省武乡县展开。来自山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太原市实验中学以及太原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师生代表共计30余人,先后走进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与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重温抗战历程,汲取奋进力量,以主题式、互动性、项目化的方式开展了一场“太行山上”的革命文物大思政课实践教学。
                                                                        
各学段学生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前合影。禹成炎 摄
  打破传统单向讲解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是本次实践教学的关键设计。上午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一场名为“我为八路军送情报”的互动研学活动成为亮点。各学段学生在讲解员引导下佩戴号码牌,领取随机提示馆内某件革命文物线索的“线索卡”。他们需要认真聆听讲解、观察展品,比对卡片提示,找到对应文物信息,并向活动助教兑换积分,获取附有“情报碎片”的“主题任务卡”。这一设计有效调动了各年龄段学生的积极性。有高中生代表表示:“讲解每件文物时我都和卡片认真比对,找到最贴合线索的那件去验证。”一位小学生则兴奋地说:“讲解结束后我立刻穿梭在馆里找线索,生怕落在后面!”通过比对武器型号理解抗战艰辛,通过书信手稿感受军民鱼水情,线索卡的引导促使学生们主动聚焦革命文物细节,深度探究历史。
  “大家知道为什么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战略意义如此重要吗?”任务兑换完毕后,山西师范大学教师代表张利杰老师组织学生围靠在馆内太行根据地平面示意图护栏旁,以上党地区的自然地理区位作为切入点,层层深入,为各学段学生系统梳理八路军太行成长史,让学生在“寻线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认知跃升。
                                                                          
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利杰现场教学。禹成炎 摄
  下午,师生们前往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参观。朱德总司令旧居内,土炕、木桌、煤油灯还原了当年生活场景;彭德怀副总司令办公室里,一张磨损的作战命令纸上,字迹仍清晰可辨。“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目睹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实物,学生们内心深受触动。
  “在抗战胜利后,重庆的一次庆祝晚会上出现了一则谜面为日本投降,打一中华人物的灯谜,大家知道当时猜出的谜底有哪些吗?”随着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一博的生动引入,一节有趣的思政课就此拉开了序幕。大家围坐在王家峪旧址院落内,聚精会神地聆听刘一博针对“苏武”“蒋干”“屈原”“共工”等谜底的细致剖析,逐渐触摸到历史的真相,深刻认识到: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最重要作用。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一博现场教学。禹成炎 摄
  为了避免“一体化”流于形式或简单分层,活动精心设计了跨学段互动研讨环节。参观结束后,在王家峪旧址课堂展厅,不同学段学生根据“主题任务卡”上的相同主题混合编组,进行深度交流研讨。这一过程中,不同学段的学生就讨论主题在思想上进行了多轮碰撞,随后依次上台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课堂气氛活跃。讨论过程中,一些较为腼腆内向的学生在小组成员的鼓励下逐渐找到了自信,勇敢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以及小组交流的收获。在这一过程中,“一体化”的价值有了充分体现。太原市实验中学教师樊临娜观察到:“初中生在与大学生的交互讨论中主动模仿其深度思考方式,提升了认识问题的理论深度。”课堂尾声,学生们一起将手中的情报碎片问题卡进行了拼合,圆满完成了“为八路军送情报”的使命,并按照积分排名获得了相应的精美纪念品。这种体验让“行走的思政课”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它不仅让学生们在动手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
                                                                             
学生上台展示成果。禹成炎 摄
  当晚,山西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师生在驻地召开圆桌会议。南开大学博士生马英红分享了她返乡创办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的经历。她的讲述既有政策解读又有实操细节,生动诠释了“理论落地”的实践内涵。“新时代青年该如何承担个人责任,传承革命精神?”山西师范大学教师张利杰抛出话题。“革命精神的传承,本质是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需要。”学生们结合白天的参观感受各抒己见,观点交锋中迸发思想光芒。会议室里,师生的讨论从历史细节延伸至职业规划,从个人责任谈到时代使命,让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在交流中愈发坚定。
                                                                           
南开大学博士生马红英作分享。禹成炎 摄
  此次活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将思政教育课堂延伸至革命历史现场。通过参观、现场教学、互动任务和协作实践,学生们在实践体验中共同完成了从“观察历史”到“理解历史”再到“对话现实”的进阶。未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持续探索更多实践形式,让红色基因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张愉晗 桑田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