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法治春风拂乡野——青春力量筑牢乡村法治根基

  “法律就像田埂上的界碑,平时可能不常留意,但要分清自家和邻家的地,它总能派上大用场。”8月的东北乡村,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青衿力行基层服务团成员的生动比喻,让长春市双阳区太平镇板石村的村民们频频点头。8月8日至12日,这支团队深入板石村和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乌珠尔村,以“普法宣传+法律咨询+基层治理实践”三位一体模式,为乡村法治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两村村民踊跃参与。在板石村的法治广播站里,3场特别节目将“庄稼受损索赔”“宅基地纠纷”等村民关心的事,转化为带着泥土气息的法律解读。“地里的玉米被牛羊啃了该找谁赔?”志愿者结合《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用邻村的调解案例讲清索赔流程,不少村民拿出手机录下内容,打算回家细细听。

  图为团队成员通过广播站宣传法条。金雪婷供图

  板石村的“乡村法律知多少”问答台前,王大叔抽到“秸秆乱堆约束”题卡,指着题干追问:“俺家院墙外的玉米秆算不算违规?”志愿者翻开《乡村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说起前阵子李某因秸秆堆堵塞排水沟被劝导清理的例子:“您看,影响通行就得清,村规民约里都写着呢。”刘婶则就“晒谷场垃圾谁来扫”讨说法,志愿者结合村里“分片包段”制,解释“公共区域集体负责”的条文,让清洁责任一目了然。

  图为团队成员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法律条文。金雪婷供图

  便民服务中心的大屏幕上,反诈小视频循环播放,“冒充客服退款”“虚假投资”等骗局被一一拆解。有村民说起亲戚差点上当的经历,志愿者立刻补上“核实身份”“不转账”的防骗技巧。而“法律问题收集”摊位前,团队成员正仔细记录村民关于“垃圾乱堆”“耕地污染”的诉求,50余条问题被梳理成清晰的“维权指南”,详细标注投诉渠道和证据留存要点。

  图为团队成员分发问题收集表。杨慧萤供图

  “以前遇事儿要么忍,要么吵,现在广播里讲得明,问答里说得清,心里亮堂多了。”乌珠尔村村民的感慨道出实效。据统计,80余名村民参与互动,环境整治、反诈防骗等法律知识通过接地气的形式入脑入心。

  服务团成员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让普法成为乡村“固定项目”,用青春力量守护乡土安宁,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法治动能”。

    来源:青衿力行基层服务团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乡村沃土育新篇 民族团结花正艳
  • 本项目以“民族团结之花绽放乡村”为主题,组织大学生赴广西民族聚居乡镇开展三下乡实践。通过民族文化调研、政策宣讲、体验交流等活动
  • 08-20 关注:0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