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水利枢纽智慧安全运维发展路径、感受水利工程数智化变革,河海大学“数智驱动的水利枢纽智慧安全运维”实践团于2025年7月开展了为期十余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实地调研了葛洲坝、江都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并赴宝应县水利局深入基层调研,与多位一线优秀校友及行业专家深度访谈,收获丰硕。
一、溯江源访枢纽,感悟工程伟力与数智赋能
探访江都枢纽: 首站抵达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成员们通过参观闸管所、源头公园及听取讲解,系统了解了枢纽在抽江北送、防洪排涝、航运保障、生态改善等方面的巨大综合效益及其在国家水资源调配中的核心地位,深化了对水利工程服务国计民生意义的认识。

深入葛洲坝: 作为实践重点,团队赴宜昌探访“万里长江第一坝”。
历史回望: 在工程展览馆,通过史料、模型与影像,回顾了葛洲坝从规划建设到高效运营的历程,认识其在防洪、发电、航运及作为三峡工程“练兵场”的历史地位。

实地震撼: 亲临坝区,成员们为其磅礴气势所震撼,目睹船闸有序运转、发电厂房轰鸣,感受“高峡出平湖”的壮景,体会数智化技术与水利工程的结合。

亲历船闸: 乘船体验船闸运行,近距离观察船只如何安全高效通过近30米水位落差,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直观认知。

触摸“功臣”: 最具特色环节是参观电厂设备陈列区。在河海校友、机械水工维修部主任文宇(2006届)的生动讲解下,近距离观察退役的核心部件(如水轮机转轮叶片、导叶、传感器)。文宇结合实物,讲述了部件当年的关键作用、承受负荷、故障案例及退役原因,并介绍了设备维护从依赖人工经验到广泛应用智能监测、预测性维护等数智技术的升级历程。触摸这些“历史伤疤”,成员们对设备运行机理、磨损老化规律、安全运维重要性及技术进步驱动力有了深刻理解。
二、对话一线校友,汲取专业智慧与成长经验
葛洲坝电厂校友座谈:
文宇(2006届,机械水工维修部主任,高工): 结合参观的报废部件案例,阐释了数智化技术在设备状态评估、寿命预测、精准维修决策中的关键应用,分享了近二十年技术攻坚经验及专利、标准制定心得。寄语学弟学妹:“让图纸上的线条经得起计算书的推敲,让每一处结构对得起脚下的土地和身后的人。”
周飞虎(2009届,机械水工维修部专业师,高工): 介绍如何运用数智化手段解决水轮机组检修与机械维护中的复杂难题,展示了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创新精神(29项专利、核心论文)。
都旭煌(2020届硕,长江电力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研究员): 分享大坝安全监测、智能运维及地质灾害防控前沿方向,介绍无人机巡检、光纤传感、数字孪生、AI识别等技术在三峡、葛洲坝等工程监测中的应用成效与未来突破(如AI预测模型、边缘计算)。
文震宇(2022届硕,水工及监测分部技术助理): 作为青年骨干,分享参与引张线、扬压力监测设备改造等8项具体项目的经历,介绍如何运用新技术提升传统大坝安全监测精度效率,其成长经历使我们感到深深的触动。

宝应县水利局校友交流:
杨淑(2017届硕,农村水利科科员): 分享运用无人机巡查、水利BIM建模、数字平台等数智化技术服务基层农村水利的实践案例,强调技术需紧密结合群众需求。
胡勇刚(2010级,鲁垛水务站站长): 探讨数智化技术在平衡工程实务与生态保护中的应用,鼓励将理论学习与基层实践结合。
张恒(2013级,办公室主任): 介绍宝应县在水利信息化、水生态修复中的数智化应用,分享从校园到基层的成长历程,展现基层水利数智赋能的实际价值。校友们一致认为基层是贴近群众、发挥专业价值的重要舞台。

三、聆听专家洞见,把握行业前沿与发展趋势
邹晓勇(中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集团工程总承包事业部副主任,高工): 线上访谈中指出未来5-10年水利安全监测三大关键技术:高精度信息采集(保安全)、智能数据融合分析(AI精准预测)、数字孪生(支撑“四预”)。分析智慧工地BIM协同与物联网监控的进展与推广难点(技术标准、管理能力、软件兼容性、资金),建议学生结合规划参与实践,学好理论并掌握工程工具。

周理想(广州华水生态科技总经理,高工): 线上访谈分享外观监测(单北斗GSS精度至2毫米级)和白蚁防治(主动引诱灭杀产品)两大技术突破方向,剖析智慧工地推广中BIM正向设计受阻(标准化低、要求高、费用不明)及物联网系统兼容性问题。强烈建议学生重视跨学科知识,学习编程(如CAD二次开发、Python),积极参与项目、竞赛和基层实习。
四、实践收获与青春誓言
此次实践行程充实。从葛洲坝的历史回眸、坝顶壮景、亲历船闸到触摸退役部件、聆听文宇学长深入讲解技术变迁,再到与电厂校友深入座谈,成员们全方位感知了“万里长江第一坝”的工程伟力与数智化运维实践,深刻感悟到葛洲坝建设者和守护者“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精神的传承。
在江都枢纽,通过参观展览馆、考察核心设施、听取专家讲解国家水资源战略,成员们系统了解了“江淮明珠”的工程布局与功能,加深了对国家水资源战略工程重大意义与宏伟布局的理解,切身感受其在区域供水安全、防洪排涝、优化水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
与设计研发、电厂运维、工程管理、基层服务等不同岗位的杰出校友及行业专家的交流,多维度展现了水利行业数智化驱动的蓬勃现状、挑战与广阔前景。校友们扎根一线、攻坚克难(如文宇结合实物的生动分享)、无私奉献的奋斗故事,专家们高屋建瓴的专业见解,以及他们对水利事业的深厚情怀与“守护江河安澜”的责任担当,深深感染了每位成员,坚定了理想信念。
值此河海大学喜迎百十华诞之际, 实践团成员深受鼓舞,决心以此为新起点,铭记践行“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河海校训精神,自觉传承以葛洲坝建设者为代表的一代代河海人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优良传统。站在新征程上, 他们立志以校庆为动力,深耕专业知识,关注行业创新,提升综合素质特别是跨学科与实践能力,矢志将青春智慧融入国家水利事业发展洪流,为推进智慧安全运维、守护江河安澜、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献礼母校百十华诞,续写河海荣光!
文字来源:吴昌东
日期:202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