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护航,智慧农业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遍吹田野,青春建功的脚步正踏响乡土。当“三下乡”的实践行囊里,盛满了对农耕文明的敬畏与对新农图景的向往,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梦飞天使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便循着稻菽翻浪的韵律,走进了罗源的田间地头。在这里,科技与泥土相拥,正改写着农耕的千年密码;人文与产业交融,正编织着民生的幸福经纬——一场解码现代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青春实践,就此在绿水青山间拉开序幕。
“科技密码”,振兴实践
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志愿者们首站探访百谷农业的白玉菇种植基地。恒温恒湿的智能培育系统里,标准化排列的菌包孕育出洁白饱满的菇群,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让传统种植焕发新生。 更动人的是农场里的“民生温度”,为当地家庭妇女特设的小时制岗位——巾帼帮扶车间,让她们能在照料家庭的间隙灵活就业,用碎片化时间实现增收,既守护了“小家”的温暖,也为“大家”的振兴添砖加瓦,彰显了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奔赴。

“振兴温度”,点亮民生
走进菇菇农场,大片的竹荪种植区,科学的光照与湿度调控为作物打造了“理想家园”,志愿者们不仅系统学习了竹荪从菌包培育到成熟采收的全流程技术,更亲手参与采摘的乐趣,在指尖触碰间体会“科技种出好收成”的振兴底气,感受现代农业为乡村产业注入的硬核动力。
振兴启示,续写新篇
此次“三下乡”实践中,志愿者们真切触摸到罗源现代农业的蓬勃脉动:科技赋能让土地迸发高效产能,人文关怀让产业扎根民生土壤。这既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更让青年学子看到了青春力量与乡村发展的结合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梦飞天使志愿服务队将以此次探访为起点,持续用专业所长与热血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让更多“科技+民生”的振兴故事在田野间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