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双碳”目标遇上乡村振兴,北方村镇的能源结构转型成为关键战场。2025年7月21日至23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碳寻乡野·新质暖万家”实践团奔赴天津市蓟州区渔阳镇七里峰村,开展有关村镇暖炊设备能源使用情况的调研。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
在七里峰村委会,实践团成员向驻村干部们发放了《暖炊节能宣传手册》,详细介绍了本次实践的主要内容并对常见的暖炊节能知识进行了科普宣讲,并通过座谈详细了解了村情民意。“我们村总共约有565户村民,得利于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红利,大部分村民都已经完成‘煤改电’‘气代煤’,村民们主要用天然气做饭,用空调采暖,相比于十年前的七里峰,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支书热情地向实践团介绍道。
▲图为实践团成员调查村民的用电情况
随后,实践团成员进入村民家中对暖炊设备和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具体调查。调研期间,实践团成员走访了20余户典型村镇家庭,涵盖老年独居、多代同堂及新建住宅三类场景。实践团成员通过入户勘查、记录设备型号、绘制房屋结构图等方式,对村民家中的暖炊设备实效、门窗材质和密封性以及水气管道铺设方式等有关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同时,考虑到村中老年住户居多,实践团专门设计了简洁易懂的调查问卷,将调研信息更加精准地推送给村民,便于发现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暖炊能源优化升级方案。
▲图为实践团成员深入村民家中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家庭基本情况、设备使用特征、能源消费成本、满意度评价等维度,靶向收集村民对清洁能源设备的真实诉求等内容。调研发现,在政府推广“煤改电”“气代煤”政策以来,七里峰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受限于电力采暖和天然气做饭的成本相对较高、冬季采暖高峰期电网稳定性差等问题成为村民在暖炊方面的痛点,过高的价格和不稳定的能源供应影响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咱们蓟县冬天的时候气温很低,屋子里面有没有什么取暖设备,只能整天都开着空调,这样屋里也就只有20度,而且开空调要花大量的电费。我们家里有五口人,每天用天然气做饭,燃气费用又是一大笔钱。这些花费对我们来说是不小的费用。”村民王大爷表示。
▲图为村民家中的暖炊设备
此次实践调研活动,实践团通过实地勘查记录、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北方农村地区当前的采暖与炊事能源现状有了更为直观、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同时,实践团成员通过结合专业知识,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锻炼了知识运用的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们收集到大量的数据,我们计划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设计合理的改进计划。”实践团队长表示,实践团成员将结合此次调研所得的数据与信息,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后续研发更适合于农村的暖炊设备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