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东北林业大学三下乡:蒸汽轰鸣处,初心守望时,三下乡里的横道河子答卷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历史文脉,厚植家国情怀,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聚交兴农,‘砼’振‘河’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全体成员于2025年7月17日前往牡丹江市横道河子镇,先后走进横道河子机车库、中东铁路博物馆及中共海林党史纪念馆,开启了一场穿梭于历史长河的实践研学之旅。
  
  初见:机车库里的工业年轮
  实践队的首站来到横道河子机车库,这座始建于1903年的扇形机车库,是中东铁路上保存最完整的扇形机车库,它见证着百年铁路变迁。穿过铁艺大门,前进型6924号蒸汽机车静静卧在铁轨上。队员们走近仔细观察:黝黑厚重的车体、精密的连杆结构以及后部的煤水车,共同构成了这台工业时代产物的独特风貌。队员通过近距离的观察与了解,对这台蒸汽机车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及其象征的奋斗岁月,有了更为真切的体悟。
  
  实践队成员紧随讲解员步入机车库内部,看到了陈列其中的不同型号蒸汽机车模型,清晰梳理了中国蒸汽机车从早期引进仿制,到新中国自主研制主力机型的发展脉络。大家仔细观看模型的细节与构造,聆听发展历程的讲解,对中国铁路机车工业的艰辛起步与技术进步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也深刻感受到工业遗产所承载的厚重历史。
  探寻:铁路博物馆的时光拼图
  离开机车库厚重的工业空间,实践队走进中东铁路博物馆。这座由百年老房改建的展馆里,中东铁路各时期器物、图纸、画册、俄侨家具等百余件实物正静静铺展历史长卷。跟随着讲解员,队员们将目光聚焦于“镇馆之宝”——三本1910年前出版的中东铁路大画册,牛皮封面虽已泛旧,内页的图文仍清晰如初。透过这些文物,队员们仿佛亲历了那段波澜岁月。这些无声的见证者,不仅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更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铭记党的初心使命、坚守革命理想,是青年一代应接过的精神接力棒。
  
  感悟:党史馆里的初心回响
  实践队的最后一站,是庄严肃穆的中共海林党史纪念馆,牡丹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在此诞生。步入展厅,时光仿佛在此沉淀。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目光首先被珍贵的革命文物所吸引:抗联战士的棉布军装、杨子荣等剿匪英雄使用过的斑驳步枪、泛黄的入党志愿书……这些无声的物件,瞬间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队员们目光扫过这些文物时,仿佛看到海林党组织从初创时的星火微光,到逐步发展壮大的风雨历程——从抗战时期组织群众支援抗联,到解放战争中参与剿匪支前,再到建设年代带领百姓拓荒垦田,那些带着岁月温度的物件,清晰勾勒出不同时期党组织扎根这片土地的奋斗足迹。
  
  收获:青春与历史的同频共振
  此次横道河子暑期“三下乡”实践,是一次青春的步履与历史脉搏的同频共振。 实践队成员们穿梭于百年机车库的钢铁骨架间,驻足于中东铁路博物馆的泛黄史料前,肃立在中共海林党史纪念馆的鲜红党旗下,体悟工业文明的智慧传承,感受革命先辈用热血铸就的忠诚信仰。队员们领悟了国家命运与个人担当的深刻联结,作为土木与交通专业学子,大家更觉肩头责任。从蒸汽机车到智能铁路,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一代代建设者的担当,唯有铭记来路的艰辛,才能锚定前行的坐标,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以奋斗为笔,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发布时间:2025-08-25    阅读: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