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5日至8月18日,南京审计大学“数算经纬”社会实践团队,响应国家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号召,围绕“东数西算”主题,分赴东部超级算力核心区、西部绿色算力新兴区及地方政策实践区开展调研,旨在研究数字产业集聚再分配效应,为数字经济均衡高效发展提供支撑。
当前,算力已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生产力。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要以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为核心,统筹推进各类算力协同计算与东中西区域算力布局优化,通过高效配置算力资源赋能产业提质升级,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动力。在此背景下,“数算经纬”实践队的调研,既是对国家战略的响应,也是青年以专业视角探索产业发展规律的尝试。
实践前,实践队围绕“东数西算”政策内涵与实践需求多次研讨,结合“数字产业集聚再分配效应”课题研究,经筛选比对全国10余个“东数西算”重点区域,团队确定“东部超级算力核心区+西部绿色算力新兴区+地方政策实践区”的三维调研方向,搭建起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的调研框架。
8月5日,实践队员姚李鑫走进江苏无锡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机房内服务器运行声此起彼伏,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算力负载数据,这处拥有千万亿次计算能力的“国之重器”,正为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气候模拟等领域提供关键算力支撑。“我们的超级计算机每天处理的数据量相当于500座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总量,仅在新药研发领域,就能将分子模拟周期从传统的18个月缩短至3个月。”展厅志愿者介绍道。依托该中心,周边已集聚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算法研发等相关企业,形成以算力为核心的数字产业集群。

图为姚李鑫参观无锡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姚李鑫通讯员摄
8月18日,实践队员马廷娟抵达甘肃河西走廊,探访稻盛云(武威)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全国首座“风光储充算”一体化绿色零碳智算中心。这处总浮点算力达25000P的智算设施,所有电力均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2万吨。“我们的智算中心就像一个‘零碳算力银行’,既能满足东部企业的算力需求,又能发挥西部的能源优势。”被采访的志愿者指着能源管理系统屏幕介绍,通过人工智能调控,中心可实现风电、光伏、储能的动态平衡,“比如中午光伏发电量足,就多承担算力任务;晚上风力大,就调整算力负载,确保每一度电都用在刀刃上。”目前,该智算中心已吸引5G基站建设、物联网设备研发等数字企业入驻。

_compressed.jpg%22)
图为马廷娟参观武威绿色零碳智算中心光伏电站马廷娟通讯员摄
同一时期,实践队员岩佳丽利用家乡张掖的地域优势,在张掖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留言,咨询“东数西算”相关项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快收到张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详细回复。从回复中得知,2019年起张掖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谋划实施张掖大数据产业园、北京万界(高台)智算中心等5个算力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张掖大数据产业园大数据中心一期已安装2200台服务器,部分项目正有序推进且申报国家“窗口指导”,但张掖对这些算力基础设施项目暂无政策及资金支持。在经济社会影响方面,相关项目预计带动近60亿元投资,拉动建筑、设备采购等产业;建成运营后能增加财政收入,大数据中心一期运营期已实现税收500万元;还将吸引数字产业集聚,促进关联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此外,也能促进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推广,带动多领域数字化改造,在政务、教育等民生服务数字化方面取得成效,如建成“五级”数字政务体系、创建47个“智慧教育示范区(校)”。

图为岩佳丽整理张掖市政府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回信资料岩佳丽通讯员摄
指导老师张国建表示“此次调研让学生们明白‘东数西算’并非只是数据东往西传,而是全产业链重新布局。接下来,他们将基于实践成果,深入分析数字产业集聚动力机制,为优化“东数西算”区域协同政策提供参考,为数字经济均衡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图为实践队合照 韦苑姗通讯员摄
(通讯员韦苑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