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运河文脉连民心民族团结共前行”实践团在学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玉琴,国际经贸学院党委书记周亚芳带领下,前往苏州中亿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调研,探寻民族企业在发展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经验。地标工程见证智造升级。
实践团首站参观中亿丰集团,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副会长、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中亿丰董事长宫长义,中亿丰党委副书记、副总裁张浩,党委综合办副总经理陈情情,供应链董事长、南京财经大学校友王洁晨等企业方代表出席活动并参与座谈交流。其在运河沿线打造的地标工程令人瞩目。从承载历史的传统建筑到融合科技的现代智能建造项目,清晰展现中国建造从“汗水浇筑”向“智慧赋能”的转变。企业以绿色转型为底色、制造升级为引擎,通过“建造筑基、制造强体、数字赋能”的路径,为区域经济和运河沿岸现代化建设注入动力,树立高质量发展标杆。
图为中亿丰集团讲解员为实践团介绍地标工程
校企座谈共建实践基地
校企双方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展开座谈交流,就共建教育实践基地深入探讨。李玉琴常委赞誉中亿丰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典范”,肯定其为高校产教融合提供样本。宫长义董事长介绍,中亿丰始终以“为民族建造赋能”为初心,在项目建设中既守护运河文化根脉,又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为各民族员工搭建技能提升平台。实践团成员深切感受到,民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经济基础。
图为校企双方开展座谈会
实践团成员就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等议题与中亿丰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宫长义董事长以企业建设的“红石榴家园”为例,阐述其在促进各民族员工交流交融、营造和谐氛围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效,并期待在人才共育、课题研究等方面合作。会上,南京财经大学校方授予中亿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称号,邀请宫董事长到校为学生作就业指导。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在产教融合赋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面开启了新的合作模式。
实地感受企业责任担当
下午,实践团深入中亿丰的生产工厂和青年社区进行实地考察,目睹智能生产线与人文关怀兼具的工作环境,体会科技与人文的交融。在罗普斯金园区,实践团成员实地感受了中亿丰将“红石榴”精神融入企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亿丰吸纳各民族员工、保障平等权益,热心公益反哺社区,以社会责任感践行民族团结与地方服务承诺,展现民族企业担当。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产业园区
随后,实践团前往艺嘉青年社区。该社区以“文旅+社群+共创”为内核,凭借便捷区位让各族青年随时触摸苏州历史文脉,青年公寓入住率已突破90%,着力打造青年创变生态圈。社区负责人王晓丽向实践团介绍,社区不仅关注年轻人的居住需求,更重视其社交与成长,鼓励青年自发组建兴趣社群;中亿丰文旅整合青年公寓、运动馆、博物馆等场景,构建起专属年轻人的生态环境。实践团成员切实感受到社区浓厚的青春气息,其整合多元场景形成的闭环青年生活空间,正践行着为城市青年提供“有温度的落脚点”的初衷——通过整合资源、联动周边文旅项目,既解决居住问题,更以社群运营激发青年创造力,助其找到归属感、实现个人价值提升。
图为实践团参观艺嘉青年社区

图为实践团小队成员合影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实践团深切感受到,民族企业的发展不只是经济数字的增长,更在于对社会需求的积极回应。中亿丰推动智造升级、助力区域发展的同时,用心关注青年成长、搭建服务平台,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这次调研加深了我们对民族企业的理解,更让我们看到青年在企业与社会支持下成长的无限可能。未来,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我们期待校企深化合作,在人才培养、社会实践中携手发力,让运河文脉滋养的团结奋进精神在更多青年心中扎根生长。